论冯小宁的战争片的民族性及意义  .docVIP

论冯小宁的战争片的民族性及意义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冯小宁的战争片的民族性及意义     [摘要] “战争与和平”是艺术永恒的主题,冯小宁的战争影片通过设立二元对立的叙事格局,以表现中华民族成员为组织的正义一方同仇敌忾地抗击以侵略者的非正义的一方为故事内容,表现了中国任命忠贞团结、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本文在简单回顾了冯小宁的战争片创作历程之后,以他的“战争三部曲”为例,对其战争影片的民族精神进行了深入解析,并探讨了其对现今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冯小宁 战争片 民族精神      一、绪言       “战争与和平”是艺术永恒的主题,在一百年来的电影史上,有三份之一的影片取材于战争题材。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华夏民族凄风苦雨的飘摇为战争片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冯小宁虽称不上中国电影的领军人物,论策划谋略和市场票房,他不比张艺谋,论艺术水准和人性深度,他不及陈凯歌,但在战争片的表现力上,冯小宁的借助民族文化的悠久和博大使民族精神得到了更好的弘扬,同时有着对战争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挖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主流电影即是刻板说教的僵化面孔。在长期不懈的实践中,冯小宁战争片独特的风格愈加鲜明:高举民族主义大旗,张扬爱国主义精神,借助扭曲的人性视战争为人类共同的灾难进行批判和反思重视观众的观影期待,加入浪漫因素,通过打造视听奇观、运用电影修辞努力弱化影片政治说教的氛围,创造了浪漫的民族主义情怀。      二、冯小宁的战争片创作历程      童庆炳在为《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心态史》写的序言中说:“一个作家生活在社会中,总要扮演一个或多个社会角色,由于每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那么他或她就会有自己的特殊心态,也就必然以此心态来看生活,视点不同,看到的也很不相同。”这句话对导演无疑也是适用的。冯小宁是一个真诚的电影人,童年的经历使他迷恋上了战争影片,在张扬民族主义的同时赋予影片比较深刻的思想因为对观众的负责他重视对大众审美倾向的研究和把握,讲述大家喜欢的故事,拍出大家喜欢的场景。这些在他的电影中都得到了体现。   1990年,冯小宁拍摄了第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战争子午线》。这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中未成年的无名战士们”的影片感情真挚,成功塑造了一群机智勇敢的小八路形象。影片中优美动听手法增强了影片的悲壮。但情节逻辑不是很严密,叙述、剪辑得不是很流畅。之后,冯小宁拍摄了《洋水师》(1991年)、《大空战》(1993年)等战争题材的连续剧,并于1996年导演了《红河谷》。《红河谷》融历史、战争、爱情于一体,对人性、宗教、文明等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和思考,获得了3000万的票房收入和非常好的社会反响。   以此为新的起点,冯小宁1998年拍了《黄河绝恋》。这部影片在情节冲突的设置、煽情场面的营造、视听;中击的追求上都使民族感情和国家意志的传达得到了影像叙事的支撑。   三年后,冯小宁制作完成了“战争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紫日》,该片是冯小宁“战争三部曲”的收山之作,有着他一贯“祈求和平、反思战争”的呼声。影片对白很少,以流畅的镜头语言和紧凑的故事情节来扣人心弦。把怀有仇恨和分歧的“人类”置于大自然的怀抱,让他们在共同克服来自大自然的威胁中发现作为同一物种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语言是该片的巧妙构思。      三、冯小宁战争影片的民族精神解析――以“战争三部曲”为例      冯小宁的战争影片一般都设立二元对立的叙事格局,以中华民族成员为组织的正义一方同仇敌忾地抗击以侵略者的非正义的一方,在二元冲突形成的张力中忠贞团结、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得到了大力弘扬。   《红河谷》讲述了藏汉人民在武器落后、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不屈不挠、团结战斗,最终和英军同归于尽的英雄史诗。影片中的主人公雪儿本是一个汉族姑娘,阿妈救了她并给她取了一个藏族名字――雪儿达娃。她爱上了藏族的格桑,一起融入了抗击英军侵略的洪流中,当两人相拥着和敌人同归于尽的一刻,伟大的爱情无疑象喻了伟大的民族团结,正如头人面对罗克曼的挑衅掰着手指说的那番意味深长的话:“这个是汉族,这个是回族,这个是藏族,这是一家人,我们家里的事情就不用你们管了。”在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背后,影片充满着对民族振兴的渴望。丹珠牺牲前,镜头从她临危不惧的脸部特写剪辑到用微微的仰角拍摄的昂首挺立的藏族青年的健硕身躯,然后镜头迅即切换成格桑那棱角分明充满阳刚魅力的脸部大特写,这样富有表现意义的影象剪辑组合,形象地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强烈欲望。   与《红河谷》中藏汉人民同仇敌忾抗击英军侵略不同,《黄河绝恋》中的民族情感主要通过黑子和安寨主、三炮之间的仇恨在民族大义面前的和解体现出来。黑子和安寨主是世仇,在一次械斗中,安寨主的妻子被打死,管家三炮失了“男儿身”。所以,当黑子被三炮抓住的时候,他们都以为大仇将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