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讲穴位

卜 冷感受器 关节四种感受器 神经分布与经穴排列 上世纪初,一些学者就穴位的组织学结构及针刺对这些组织的作用进行了研究;1906年, 日本三浦研究了针刺穴位所依附的组织, 并观察到针刺穴位可伤及到4~20根骨骼肌纤维和10~20根神经纤维, 针刺到神经, 几天后取组织切片也观察到神经纤维有变性现象。 经穴部位外周神经的分布 我国学者对经穴形态学研究始于60年代初, 为验证金凤汉的所谓成果时对经穴部位的解剖学特征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否定了金凤汉工作的同时也探明了经穴的组织学特征。 我国穴位的形态学研究 60年代, 几所医学院对遍布全身穴位的外周神经分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认为大多数穴位都靠近神经主干, 或有较大神经枝通过。342个穴的穴位的形态学研究表明, 与神经有关者达323个。锦州医学院80年对经穴神经支配也按经作了大量研究, 认为经穴与神经关系密切。在穴区从表皮、真皮、皮下、筋膜、肌层以及血管的组织中都存在有丰富而多样的神经末梢、束和丛。显微解剖表明, 几乎所有穴位都有多种神经末梢的感受装置分布。 穴位与神经组织关系密切 史学义以单向捻针法针刺豚鼠“足三里”穴至手下产生针感, 制备得气穴位的整体冰冻切片和扫描电镜标本, 通过研究观察到穴位只存在已知的组织结构成分, 是多种已知组织结构在穴位处特定组合普遍性的形态学基础,捻针力可刺激穴区多种针感组织结构, 这可能是针感形成及其复杂的生物学原理。 针感的组织结构研究 运针时穴区组织损伤与纤维缠绕 单向捻针穴区组织结构图像 针刺足三里等穴对胃肠道运动功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将局麻药普鲁卡因注射到穴位处的皮内或皮下等浅层组织对针刺的效应无明显影响,但注射到穴位的深部针刺效应随即消失。江振裕等在动物实验中也观察到,针刺有明确的抗伤害性反应的效应,这种效应不被皮神经的封闭所影响,但用局麻药注射封闭肌神经时针刺镇痛效应即不复存在。这些工作均表明,针刺所产生的效应与深部的神经功能正常有关,切断穴位传入的相关神经,针刺效应也将消失。 阻断神经对针效的影响 阻断血行后粗纤维首先失去功能, 然后细纤维依次失去功能, 即触觉(II类纤维)先消失, 其次是快痛(III类, 最后是慢痛(IV类)消失。利用这种方法, 触觉平均消失时间为22min; 压觉为26min; 刺痛为35min。电针感平均消失时间为24min; 手针感消失时间为37min。这些观察表明, 电针感往往与触压觉(II类纤维)同时消失; 手针感与痛觉(III类纤维)同时消失。 针感与感受器类型关系 臂丛损伤患者痛温觉消失者不出现针感, 而触觉障碍明显者, 针刺有针感, 但较慢而弱。脊髓半侧损害的患者针刺, 损害的对侧痛温觉减退区的穴位针感迟钝;而损害的同侧由于锥体束病损引起的轻瘫与深部感觉减退区穴位针感依然存在。在病损部位涉及薄束为主的脊髓痨患者, 两下肢深感觉近乎消失而浅感觉无明显障碍者, 病损区的穴位针感也无异常改变。在病损部位为脊髓前连合的脊髓空洞症,针刺痛温觉完全消失区的经穴无针感, 但只要存在轻微的痛觉就有迟而轻的针感。 神经损伤与针感 产生麻、胀、沉等感觉的电针刺激可记录到传导速度在73~77m/s的II类纤维复合动作电位, 而用“强烈针感”的电流刺激穴位除有难以忍受的痛觉外, 还可记录到传导速度36.8~1.8m/s秒III类纤维的复合动作电位。手法刺激能引起C类纤维的传入放电, 留针期间放电还能持续。 针感与纤维种类 经穴与运动点的关系 运动点(motor point)指的是神经分枝进入骨骼肌处, 是用最弱电流刺激能引起肌肉最大收缩反应的刺激点; 运动点不一定就是神经进入肌肉处, 而在接近体表的神经末梢密集区弱刺激也能产生最大收缩反应。临床上常用的经皮电刺激疗法多选择在运动点上。 运动点在体表分布区与经穴关系较为密切 皮肤活动点是神经进入皮肤的入口处,在这个部位极易使皮肤兴奋并产生特有耗氧升温反应。当内脏器官发生紧张的生理或病理过程时,其相应皮肤活动点区域的电位值便出现增高现象,而其余的皮肤活动点的电位值出现降低,疾病痊愈时,相应的皮肤活动点的电位值亦随之恢复到正常状态。刺激皮肤活动点对相关内脏活动有应答性反应出现。因此可通过检测皮肤活动点来诊断内脏疾病,也可通过刺激皮肤活动点来治疗疾病 。 皮肤活动点与穴位 奇穴数目已远超经穴, 加上近年“发现”的新穴, 全身穴位数已逾数千, ,再加阿是穴、耳穴、面针、眼针、唇针、鼻针、舌针、头针、手足针、腕踝针以及张颖清的骨节代表区, Voll电针和平田氏反应带, 那么全身上下到处都是穴位, 处处都可取穴治病, 并都能表现出一定的临床疗效。 穴位知多少? 平田氏十二反应带疗法 如果以经络学说为依据,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再加上络脉的细小分支的孙络,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