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总结-(共108张PPT)精选.pptx

2016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总结-(共108张PPT)精选.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总结-(共108张PPT)精选.pptx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一、比喻(明喻、暗喻、借喻。);二、比拟 ;;;;三、双关(隐语) 作用: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四、借代 ;;;五、夸张 ;;六、对偶 ;;七、设问 ;;八、反问 ;九、互文 ;十、列锦;;十一、用典;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十二、对比;十三、顶真;;十四、反复;十五、通感;请指出下面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 )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 3、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 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 5、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 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7、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8、秦时明月汉时关( ) 9、举酒欲饮无管弦( ) 10、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 ) 11、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 12、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 13、闲心浮云随孤雁,雁归无书入碎帘。帘已乱 。( );牛刀小试:2013年安徽卷 ;;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词中下片“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甚是为人称道,试简要分析词人在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 ;;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问: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答案:用对比的手法。(1分)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不管是“冷落竹篱茅舍”,还是“富贵正堂琼榭”都“一般开”,(1分)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分);表达方式; 五种基本的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诗歌鉴赏中重点注意描写、抒情。;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记叙、议论、抒情、描写;思考: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寓动于静”或“动中显静”,请以第三联为例,对此做简要的分析。;表现手法;一、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区别;;;2013上海卷???;;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借事抒情; 小结: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 “故乡明月”传达“思乡情”; “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 “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 “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 “悲欢离合情”; “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世事沧桑的感叹”; “空城落花”传达“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牛刀小试;描写方式;(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例1: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析】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1)、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 (2)、从“窗户明”来写,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3)、从“折竹声”来写,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另:从描写内容,此诗还从触觉、视觉、听觉来描写。 ;例2:《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析】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 ;; ;;虚写的三类内容;牛刀小试:2013 天津卷;; ;;(5)白描工笔: ;;;(6)烘托;?(一)、情景衬 ;(二)、动静衬; (三)、明暗衬 ;牛刀小试;;(7)渲染;;2012广东卷;答案:衬托,渲染,列锦 ;象征 赋比兴 曲笔 以小见大 联想想象 欲扬先抑;象征;;2.赋、比、兴 赋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