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单元脉要精微PPT
第八单元 脉要精微 ; 脉要精微的含义:;一、原文导读
[原文]
801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1),阴气未动,阳气未散(2),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3),故乃可诊有过之脉(4)。切脉动静(5),而视精明(6),察五色,观五藏有余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7),决死生之分(8)。
(《素问·脉要精微论》) ;[校注]
(1)平旦:太阳刚升出地平线之时,即清晨、早晨。
(2)阴气未动,阳气未散:文互相备的修辞。言平旦之时,人刚刚醒寤,体内阴阳之气未因进食和劳作而被扰动、耗散。
(3)气血未乱:指体内气血未受到疾病以外因素的干扰,其盛衰状态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来。
; (4)有过之脉:指有病变的脉象。过,过失、异常。
(5)? 动静:指脉象的变化。
(6)? 视精明:即观察眼睛的色泽、动态及视觉。精明,指眼睛和眼神。
(7)? 参伍:错综比验,彼此相参互证。
(8)决死生之分:指通过四诊参伍,判断疾病的预后吉凶。决,分辨、判断。分,异也,区别。 ;[校注]
?(1)?脉者,血之府:言经脉为血与气的汇聚之处。李中梓注:“营行脉中,故为血府。然行是血者,是气为之司也。《逆顺》篇曰:‘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则知此举一血而气在其中,即下文气治、气病,义益见矣”。
(2)长则气治:长,指脉体长过本位。气治,指气血平和无病。
(3)短则气病:短,指脉体短,不及本位。气病,指气血不足之病。 ;???????(4)数则烦心,大则病进:脉数为热,热则心烦不安。大,指大脉,其象满指而大,为邪气有余之象,故表示病情将进一步发展。
??(5)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上指寸口脉的近腕部,下指寸口脉的远腕部。张介宾注:“上盛者,邪壅于上也;气高者,喘满之谓。下盛者,邪滞于下,故腹为胀满”。一说上下指人体上部的头面部动脉及下部的足背部动脉,详参《素问·三部九候论》。
(6)代则气衰:脉来缓弱而有规则的间歇,主脏气衰弱。代此指代脉。
;?? (7)细则气少:脉细如丝,主诸虚劳损,血气衰少。 ?????????
(8)涩则心痛:指脉往来涩滞,主气滞血瘀,故现心痛之症。
? (9)浑浑革至如涌泉:谓脉来滚滚而急,如泉水急促上涌,盛于指下。“浑浑”同“滚滚”,水流盛大貌。革,急也。《脉经》、《千金》“革”下并重“革”字,“至”字属下读。当从。
??(10)色弊:《脉经》、《千金》“色”作“危”,“弊”下并重“弊”字,属下读。弊弊,隐也,与下文绵绵义相属。宜从。;
(11)?绵绵其去如弦绝,死:绵绵,指脉细微欲绝之象。王冰注:“绵绵,言微微似有,而不甚应手也。如弦绝者,言脉卒断,如弦之绝去也”。为脏气衰竭,生机已尽,故主死。
;
[导读]
1、论述脉诊的原理及运用要领。
2、举例说明了脉诊的要点,对脉诊的应用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原文]
803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1),赤欲如白裹朱(2),不欲如赭(3);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4)之泽,不欲如蓝(5);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6)。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7)也。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素问·脉要精微论》) ;[校注]
(1)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姚止庵注:“精明以目言,五色以面言。言目之光彩精明,面之五色各正,乃元气充足,故精华发见于外也”。
(2)白裹朱:指面色隐然红润而不露。“白”,通“帛”,即白色的丝织物。朱,朱砂。
(3)?赭:指代赭石,其色赤而灰暗不泽。
(4)?苍壁:青色的玉石。 ;(5)蓝:草名,干后变暗蓝色,可加工成靛青,作染料。
(6)地苍:即青黑色的田土。张介宾注:“地之苍黑,枯暗如尘”。
(7)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指五脏之真脏色外露,败象显现,预后不良。见,同“现”。于鬯《香草续校书·内经素问》注:“微,盖衰微之义。精微者,精衰也。五色精微象见者,五色精衰象见也”。 ;[导读]
论述望色、察目的原理及要点。由于颜面五色和目之精光神气皆为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因此,望色、察目可以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及其病变。 ;[原文]
804 五藏者,中之守(1)也。中盛藏满(2),气胜伤恐者(3),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4)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5)也;衣被不敛(6),言语善恶不避亲疏(7)者,此神明之乱也。仓廪不藏(8)者,是门户不要(9)也。水泉不止(10)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素问·脉要精微论》) ;[校注]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