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中话愁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词中话愁情   [摘要]苏轼是古代文人中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对诗、词、文、书、画等样样精通,是公认的生性乐观旷达的丈人。他虽然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但他的词作内容广泛,风格多样,在粗犷、豪迈中也不乏柔情和温婉,甚至一些词作令读者感受的是千般愁苦,万般无奈,读罢令人思绪万千,唏嘘不已。   [关键词]苏轼 词 仕途 婚姻 愁情      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定了苏轼在词坛上豪放派代表人的地位。提及苏轼,人们想到的是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乐观、旷达;想到的是他“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的潇洒、浪漫:想到的是他“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洒脱、超然……。   但是苏轼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中生活。他经历坎坷。仕途极为不顺,终了还客死异乡。在他的词文中难道就没有流露出一点悲观的情绪,些许感伤的情怀吗?认真研读苏轼现存的三百四十首词。从中可以发现具有哀怨、忧愁的句子随处可见,即使是他的一些充满豪情的狂放之作也有掩饰不住的浓浓愁意。   那么这个古代文人中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对诗、词、文、书、画等样样精通、是公认的生性乐观旷达的杰出人物,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了这些哀怨之作,它们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容呢?   苏轼早在26岁时即踏上仕途,他的一生处于北宋新法与旧党之间相互倾轧、激烈的斗争时期。宋神宗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先后被贬官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后谏官弹劾他在诗文中有诽谤朝廷之语。被捕下狱(即“乌台诗案”),出狱后调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元佑年间,旧党执政,苏轼官至翰林学士,又因反对司马光全面废除新法,再次贬谪杭州。后来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更大打击,远调惠州、琼州。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轼在遇赦北还途中死于常州,享年六十六岁。苏轼虽然一生从政,却不断地被朝廷贬谪,最后客死他乡。苏轼一生抑郁不得志,虽也在流放地做出了一些政绩,但离实现自己的“致君尧舜,此事何难”(《沁园春》)的豪言壮语还是相差很远,因此这种满腹经纶和踌躇满志无从施展的苦闷和惆怅在他的词中有所反映。   苏轼在婚姻方面也不顺,他先后娶有三任妻子。结发之妻王弗,16岁嫁给苏轼,知书达礼,堪称苏轼的良师益友,两人感情至深。但王弗却在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之后病逝。苏轼的第二任妻子是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她比苏轼小十一岁,生性温柔的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25年。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的第三任妻子叫王朝云,原是他的侍妾,比苏轼小二十六岁。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一直陪伴他左右。但不幸的是,朝云也先于苏轼病逝。此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与挚爱的人生死别离即使只有一次也足以令人肝肠俱裂。而苏轼却历经了三次,因此苏轼在他的词中抒写了亡妻之痛。思妻之苦。而一次次地贬往异地。不断地远离亲人和告别故土,“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苦楚在苏轼的词中也时有流露。   苏轼受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汲取了三家思想的积极因素。他对仕途的追求和生活的热爱源于儒家的入世和有为:他能够从容面对一次次的沉重打击又得悟于道家的无为;佛家的静达圆通又使他淡泊名利。在逆境中也显得从容自如。因此苏轼能在长时间的宦海浮沉中顽强地挺立下来,使人们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他乐观旷达的一面。但是,乌台诗案。黄州及岭海两度流贬,都曾使词人的理想破灭,在朝廷的一次次贬谪之下,苏轼体悟到仕途的曲折与险恶,退隐的内在要求也逐渐变得强烈,因此在他的一些词作中流露出了浓浓的飘泊感和厌倦感。   清代张惠言在《词选?序》中说,“(词)缘情造端。兴于微言……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因此,可以说词是作家心绪的晴雨表,它反映了词作者们的喜怒哀乐。苏轼是重情之人。在他的词中情的表达是广泛而丰富的。由于仕途的坎坷和婚姻生活的几经波折。苏轼在他取材广泛。恢弘浑厚的词作中,报国情、故乡情、朋友情、爱情、亲情、离别情等无不体现的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苏轼虽有“致君尧舜”的报国理想,但现实却难尽如人意,繁琐的宦务与频繁的调动使他身不由己,一种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绪不断从他的词里流露出来。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的《沁园春》是苏轼写给其弟苏辙的作品。“世路无穷,劳生有限。……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展示了词人报效时世的渴望和不被重用的感伤。表达了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抑郁忧愤心情。   “乌台诗案”以后,人生命运的突变使他更加真切而深刻地体会到仕途的凶险和人生的艰难。如被看作是他豪放词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虽然全词整体感觉气势雄伟、豪迈,但词尾的“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还是流露出了作者壮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