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和他的兄弟们.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瓦尔特和他的兄弟们   当年的南斯拉夫电影更深得电影精髓的是其风格的简洁,节 奏感上的干净利索。      南斯拉夫电影与中国观众结缘,还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那时,“文革”的动荡刚刚结束,处在社会主义兄弟阵营的南斯拉夫电影乘改革开放之势登陆中国影坛,使一代中国观众在刚刚解放的心态中,对南斯拉夫电影有了惊鸿一瞥,并且就此把一组令人难忘的形象永远镌刻在自己的脑海里。其中的代表人物毫无疑问就是保卫萨拉热窝的“瓦尔特”。我相信,在老一代观众的心中,这是一个不会随着南斯拉夫的消失而逝去的形象。         “瓦尔特拳”征服中国观众      “萨拉热窝的公民们,德军司令部向你们发出最后一次通告! 凡是死者家属前来认领尸体……”这是广场上高音喇叭的广播声,它来自1974年译制并在三年后在中国上映的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一个令人难忘的场面。前一天夜里,德国法西斯屠杀了一批萨拉热窝的反抗青年。现在,面对着渐渐聚集在广场上的萨拉热窝市民们,党卫军军官悄悄对部下命令道:“谁过来就打死他。”   高音喇叭里的声音伴随着雄壮的背景音乐再次响起,失去女儿的老游击队员谢德默默向前走去,之后是瓦尔特,随后是人们一个个地跟随。德军退却了,悲痛欲绝的市民们扑向自己亲人的尸体……   电影里有很多精彩的场景,而这肯定是其中最令人难忘的场面之一。那一年,《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给中国观众带来了一个充满传奇的故事,更让中国观众看到了一个民族和这座城市坚强不屈的性格。也是在这一年,人们从这部典型的惊险片中却看到了一个颇有诗意的开头,而这诗意是从一个纳粹军官开始的:一辆汽车从远处缓缓驶来,新来的德国党卫军少校霍夫曼在助手的陪同下,俯瞰着这座历史名城:“啊,一座很美丽的城市,比绍夫。”霍夫曼优雅地说。   继而展开的,是在这个狡诈的党卫军官指挥下与这座同样不屈的城市之间充满了惊险、力量、阴谋和反阴谋的较量。这里有假瓦尔特欺骗青年组织起来的游击小组,有潜藏在游击队内部的女叛徒,有不明真相的吉斯,更有神出鬼没、甚至连抵抗组织的战士们也不知其真实面目的瓦尔特――比劳特。当年的瓦尔特展示给中国观众的魅力,首先是他那张线条分明的欧洲人的脸和魁梧的身材,一种充满个性的西方式的硬汉形象,再加上矫捷的动作和不凡的身手,使他身上散发出一种当时少见的明星气质。其次,是这部惊险片里的动作性。当年的中国电影,虽不乏充满智慧的传奇,但缺少西方电影中硬朗的动作性。片中瓦尔特所“表演”的几次干净利索的“瓦尔特拳”,的确让中国观众大开眼界,以至随后的中国电影中这种“动作性”很快就开始弥散开来。      简约的风格      其实,当年的南斯拉夫电影更深得电影精髓的是其风格的简洁,节奏感上的干净利索。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影片并不追求叙事的复杂,而是以简洁的剪辑略去许多交待性的细节,而突出情节的爆发力和人物的刻画。前者如吉斯被观众误以为是叛徒而被处死一段,真相如何,直接让观众去猜想,这种叙事的爆发力对后来的中国电影颇有影响。而后者却不是能够被轻易学到手的。片中对许多人物的刻画其实并不逊于瓦尔特,如吉斯,谢德,党卫军少校霍夫曼以及女叛徒米尔娜,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特别是人物的对白,朴实、简洁,却非常富有感染力。如:“谁活着谁就看得见”,“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对你我都是最后一次”,还有人们耳熟能详的极普通的接头暗语:“我要放大一张我表妹的照片”……   其实,深陷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南斯拉夫电影屡屡丧失电影发展的机会。甚至直到1947年,才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有声故事片。然而这并没有影响这里电影人富于诗意的想象力。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影片结束时,镜头又回到了开头时的场景:因破坏不力的霍夫曼被撤换,将被押回国受审,他又一次望着这座城市感叹道:“唉,太有意思了,我来到萨拉热窝就寻找瓦尔特,可是找不到。现在我要离开了,总算知道了他。” “这座城市,它――就是瓦尔特!”      其实,和《瓦》相比,1977年引进的《桥》也是一部毫不逊色的电影。著名的“瓦尔特”――巴塔?日沃伊诺维奇在这部影片里扮演的游击队少校“老虎”,他挑选了几个战士,去炸毁一座桥梁,以阻止德国纳粹回逃之路。生动的个性人物使这部影片显得质朴动人;仍然是立足于动作性和简洁的叙事,而那些神秘或扑朔迷离的人物、情节提升了故事的悬念感。小分队里的人物互不了解,然后又传出了有内奸的消息。绰号“猫头鹰”的德国纳粹军官时而成为小分队的救星,时而又回身到奸诈的党卫军的本来面目。影片并没有高潮迭起的惊险情节,却充满了疑团、凶险和人的个性。活泼可爱的班托尼,沉默寡言、身怀绝技的迪西,神秘的女地下工作者,还有那个被“裹挟”而来的工程师。这个秉承自己技术主义价值观的知识分子并没有同仇敌忾地与游击队员们站在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