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对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贡献.docVIP

夏衍对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贡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夏衍对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贡献   [摘 要]夏衍是中国进步电影事业的先驱,他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中,以加强党组织对左翼电影运动的领导,加强影评小组的左翼影评活动,成为中国左翼进步电影事实上的参与者与领导者;他还及时地对新出现的中外影片进行评介,并参与了一系列的电影论争;作为一位优秀的电影剧作家,夏衍投身于影视创造,一生共创作电影剧本20多部,据此拍摄的电影,都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精品。   [关键词]夏衍;左翼电影;贡献      在“红色30年代”,中国左翼文艺运动蓬勃发展的语境中,中国进步电影事业的先驱――夏衍进入电影界,做了大量的富有建设性的工作,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贡献主要体现在组织领导、影评活动,电影理论和剧本创作等几个方面;而他也是重要的左翼电影理论家,其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至今仍有理论深度和价值。       一、组织领导      1920年,夏衍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毕业,被公费保送到日本留学。1927年回国,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学艺术工作。1929年秋,由于党的文艺:工作的需要,夏衍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筹备工作,并与郑伯奇,冯乃超,钱杏等人一起组织成立了上海艺术剧社,首先提出了“普罗列塔利亚戏剧”,即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从此开始涉足话剧领域,参与了德国作家米尔顿的话剧《炭坑夫》的排演,有生以来第一次担任了话剧导演工作。   1931年9月,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通过了《最近行动纲领――在现阶段对于白区戏剧运动的领导纲领》,其中,提出了对中国电影进行关注、批判与参与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观众对前一时期充斥银幕的远离现实的一些妖魅侠影、老套言情的影片普遍感到厌腻,纷纷要求各制片公司拍摄富有时代内容,传达鲜明反帝反封建主题的影片。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各制片公司纷纷寻求与左翼文化人合作。在这样的背景下,1932年初,夏衍接受党组织指派,与郑伯奇,钱杏?一起进入明星电影公司,担任该公司的编剧顾问。夏衍由此正式进入了电影界。   1933年3月,在党中央文委领导下,由夏衍、钱杏?、王尘无,石凌鹤、司徒慧敏等5人成立了党的电影小组,夏衍担任党的电影小组组长,以加强党组织对左翼电影运动的领导,加强影评小组的左翼影评活动,从此,夏衍成为中国左翼进步电影事实上的参与者与领导者,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在国民党严酷的文化统治中开辟宏大的现实主义路线,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之后,夏衍又参与组建了“艺华”、“电通”等影片公司,为30年代中国进步电影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二、影评活动      夏衍从1932年5月起,在上海各主要报纸陆续开辟了电影副刊,同年7月,又在上海创办了中国进步电影界第一份左翼理论刊物《电影艺术》。以这些报刊为理论阵地,夏衍写了大量的影评,发起、开展厂左翼影评活动。   在轰轰烈烈的左翼影评活动中,夏衍及时地对新出现的中外影片进行评介,并参与了一系列的电影论争。其中最著名的是从1933年开始的,对所谓“软性电影”的批评。   由于左翼电影特有的现实主义冲击力,使得曾经充斥于电影市场,粉饰现实生活、麻木人民反抗意识的影片,很快就失去了观众。当时一些为国民党当局耳目、与“左翼”相悖的电影文化人,创办了《现代电影》杂志,并发起对左翼电影的进攻。1933年12月,黄嘉谟在《现代电影》杂志上发表《硬性影片与软性影片》,认为:“电影是给眼睛吃的冰淇淋,是给心灵坐的沙发椅”,宣布“我们的座右铭是‘电影是软片,所以应当是软性的’”!同时攻击左翼电影“在银幕上闹意识”,有“很浓厚的左倾色彩”,使“中国软片变成硬片”;并指责左翼电影“空虚”、“贫血、“勉强”、“浅薄”等。   所谓的“软性电影”论出现以后,立刻遭到了左翼电影界的猛烈批评。许多进步电影工作者纷纷发表文章,予以驳斥,于是展开了关于“软性电影”的论争。在这场论争中,夏衍写了《软性的硬论》、《“告诉你吧”――所谓软性电影的正体》、《玻璃屋中的投石音――再答“软性说教者”》和《白障了的“生意眼”――谁戕害了中国的新生电影》等4篇论文。   夏衍的这些文章,以犀利的语言揭穿了“软性电影”论者的“谎言”,并通过生动的事实、确凿的数字,论证了广大观众真正欢迎的其实是左翼电影,是“暴露了贫民的惨苦生活”的“非常生硬”的影片,而不是那些软性电影论者宣扬、吹捧的所谓“软绵绵的东西”;并且论证了“企图杀害‘新年’的中国电影的生命的”,恰恰是“制作荒唐淫乐的软性影片”的主张。   在驳斥“软性电影”论者称其理论的“出发点可说是在希望国片,多得利润”时,夏衍以大量无法辩驳的事实表明,1930年以来获得利润最多的影片恰恰都是内容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