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艺术现象之后的心理背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中国艺术现象之后的心理背景   摘要:现代中国在引入西方艺术文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艺术现象,这些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人们不同的心理背景。此处,列举了本位意识、崇洋意识、融合性意识三种有代表性的心理意识,加以分析,肯定了融合性意识的合理性、客观性。继而又引伸出“民族性”这个一切心理因素的根源,从艺术角度强度现代“民族性”的新概念(即世界性、共同性及民族审美心理结构中的常恒因素与现代艺术的融合)。   关键词:心理背景 本位意识 崇洋意识 融合性意识 民族性      在某一特定时期,出现的艺术现象有着诸多的历史原因,这些原因往往造成了某种群体(艺术创作群体)的心理,从而构成那一时期诸多艺术现象的心理背景。要对这一时期艺术现象进行确切分析,了解这种心理背景及产生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现代是针对五四的一个时间概念,五四之后中国进入了现代,各种外来文化艺术形式在中国有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其中有西方舶来的,也有国人出去留学回来传播的。这其中不乏大师名家,如林风眠、徐悲鸿、潘玉良、吴作人、吴冠中、朱德群等人。这些有志之士立志把西方艺术引入中国,并融合中西艺术,发展传统艺术。然而,引入西方艺术乃至整个文化的路径曲折起伏,时而大门敞开,时而高墙筑起,也是一个难免的过程。因为社会在变,意识形态在变,面对侵略者的屠刀,中国人唯一的选择是以刀对刀。但当战争结束,和平建设时,需要开放引入外来艺术时,人们常常还是大门紧闭。然而大门一开,引入成为潮流,难免会鱼目混珠,泥沙俱下,这时往往又会喧闹着封门筑墙,击响庙堂祭祖的钟鼓。针对这种曲折性。从外部客观寻找原因似乎太多太多,我们不妨从文化心理这个内部来寻求,看看是否能掘出根源。   中国现代艺术文化心理产生的条件与基础是,封建帝国的衰亡,悠久的文化积蓄丰富而沉重,帝国主义炮舰外交和殖民主义掠夺,西方近代文明的引入和传播。在这种情形下,不同的阶层、地域和文化层有着各不相同的心理反应,但其间又有某种内在联系,其中三种具有代表性:一是本位意识:二是崇洋意识:三是融合性意识。      一、本位意识      这种心理意识多产生于士大夫、知识层和官僚层。它的表现是:唯民族文化是好,唯古人为高,认为东西文化毫无共同处,西方人不怀好意,西方思想不合经传。传统的、天经地义的秩序全被外来东西弄乱。理应一概排斥它们。这种心理意识并不都体现为理性状态,它常常只是一种无意识、潜意识。是一种情绪和态度。它产生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很远。首先,中国文明产生在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中国北有草原,南有高山,东临大海,西接沙漠,数千年间只有一条横亘大戈壁的丝绸之路,可以听到西方的声息(欧洲文明则产生于相对开放地理环境,欧洲爱琴海文化,是面向大海的文化,是航队性的开放文化)。其二,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华夏文明,在长期与边疆地区并存的文化结构中,一般处于先进地位,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地优越意识。君王、士大夫都以为华夏是天下唯一的中心,而不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孟子曾说:“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他所看来,不知礼教的“蛮夷”,只能“臣属”于华夏。直至清代十六世纪,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携来地图、天文书和绘画作品,向中国介绍西方时,正统士大夫断然加以斥责,说那是“邪说”。“诸子百家……尚以立论不淳,学术偏杂,不能入吾夫子之门墙。而况外夷小技,窃淆正言。”他们甚至要求皇帝用斧钺对这些“外夷小技”的传播者加以制裁。[1]1875年,郭嵩焘被任命出使英国,朋友们纷纷为之沮丧,他们看来十年寒窗所学满腹经史文章之士,赴“蛮夷之邦”实为羞愧[2]。可见这是何等非理性的自我膨胀。   然而,现实是不可逃避的,西方艺术文化思想强烈冲击。并影响着现代中国。在唯我独优、独尊的本位文化意识在这种冲击下,产生了两种意识:一是愈加保守与排外,一是自卑崇洋。庚子事件后,华夏中心意识动摇了,破灭了,随之而来的是恐慌。历史上如此,近现代也是如此,愈惶恐,愈排外,对引入外国艺术文化的的“不孝子孙”痛加责骂。另外,本位意识还派生出一种自我慰籍的“精神胜利法”,千方百计夸大中国对西方的影响,或证明西方东西中国“早已有之”。以证明中国引进外国艺术文化是不必要的。现代最熟悉的例子就是反复说印象主义如何受中国绘画影响。东方浮世绘是对其有所影响,但为达到证明东方艺术强于西方,没必要引进则是可笑的自欺欺人,这只是若有所失的本位意识的一种心理补偿罢了。鲁迅先生曾对这种精神胜利法有过深入剖析,“……外来的事物,都要‘用夷变夏’,必须排除的,但待到这‘夷’入主中原,却考订出来了原来连这‘夷’也还是黄帝子孙。”[3]直至今天,开放的形式下,本位意识的暗流仍在积聚它的冲击力,我们当理性对待。    二、崇洋意识      伴随着帝国衰落,一些人看到了西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