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本土音乐教育的教材与教学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本土音乐教育的教材与教学法   【摘要】中学阶段是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音乐教学对于丰富这个时期人生情感的体验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而民族音乐中本土音乐的教育更有助于他们乡音乡情的丰富。中学音乐教育引入本土音乐,是新时期赋予学校音乐教育的使命,只有整合各地本土音乐资源,切实地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深入做好本土音乐教学,才能使民族音乐生根于华夏大地,深入到民族子孙中。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育   本土音乐   中学音乐教育   接龙打击乐      音乐在中同的教育中自古以来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古人曾用“琴、棋、书、画”检验人的素质,衡量人生的成就,以乐为礼,乐礼造就人生,和谐家庭,治理国家。自封建统治的结束,几千年的乐礼已被社会淡漠,以乐教化于人、以乐修养人生已被人们渐渐淡忘。古老的私塾教育和师承教育已被现代化学校教育取代,民 族音乐已从主流位置上退让下来。      近年来,随着民族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巾的凸显,本土音乐越来越来引起教育的重视。教育部《新课标》提出了“为弘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体现各地区音乐教学的特色,各地可自选乡土教材,其比例可占教学内容总量的20%。”本文以重庆中学本土音乐教育选用“接龙吹打”教材为例,通过教材和教法的分析,着重论述中学本土音乐教学的重要,教材的选用和教法的合理性。   中学阶段是人生从幼年走向成熟中重要的过渡时期,如果说之前还处于懵懂和幼稚,那么这个时期则是渐醒和渴望求知的转折阶段。近年学术界把国人的母语学习界定为汉语的学习,民族音乐的学习则是第二母语的学习。这就是说,在中学阶段加大加强本土音乐的学习,则是进一步巩固儿时在脑海中渐已形成的乡音,增强乡情的色彩,完成第二母语文化学习的重要阶段。由此可见,慎重选用什么样的本土音乐作为各地中学音乐教材的重要。重庆是一个古老而现代,中国西部地区中西文化交融较早的地区,音乐文化早已呈现H{多元因素聚集的状态,仅本土音乐就十分繁复。本文选用“接龙吹打”为重庆本土音乐教材,详述请参阅课题拙文《论接龙吹打与重庆本土音乐教育》。   接龙镇位于重庆市巴南区,上世纪90年代被定为“巴渝十大民间吹打乐之乡”后被国家定为非物质保护对象,“接龙吹打”是重庆诸多乡土音乐中保存完好且历史悠久的乐种,其历史可上溯到古老的巴渝音乐、竹枝词,仅现有资料已可找到明清时期的史料、文物。该乐种以“似声、指事、会意、形声等‘六书’异曲同工,揭示出中国书、乐构成都遵循一条相似、相同规律”而让专家惊讶。而该乐种自身所具的乡土气息和丰富的曲牌更是研究重庆地方音乐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   选用中学本土音乐教材应具有通俗、易学、感人、乡土气息浓郁,这些特性在接龙吹打中都完全具备,同时接龙吹打中所呈现出的民俗性、即兴胜、古朴性更是独具地域特色。   在民俗性中,仅嫁娶习俗就有八个程序之多:发亲、行路、回车马、拜堂、人洞房、开宴、坐堂和送客,所有程序均有相应的吹打乐曲与之相随,这些乐曲在实地演奏中更是乡土风味浓郁。如发亲时的吹打乐,当新娘准备就绪,唱完告别父母的哭嫁歌即开始举行发亲上轿仪式,锣鼓齐鸣鞭炮震天,乐手们立即演奏《戴花》、《上轿》、《娘送女》、《离娘调》等曲牌,乐曲依序而奏不可交错,必须严格依照民俗,尊重主人家的讲究。即兴胜主要表现在,民间乐手们在演奏中见什么奏什么,想什么奏什么,拥有无限的创造性和自由性。如接亲路上,乐手们见到阳雀就奏《阳雀思春》、《阳雀儿》;见到斑鸠就奏《斑鸠上树》、《斑鸠打架》;见到家禽就奏《鸭子下滩》、《金鸡叫》;见到姑娘就奏《采花姑》;歇气再行就奏《哪里哪里抬起来》,有时乐手们还会与轿夫相互交流,当轿夫喊:“天上明晃晃,地上水凼凼,踩左又踩右哟,新姑娘你莫要慌啊!”,乐手就奏“嘟哩嘟,罗哩罗,哩罗哩罗的哩罗”的乐声,颤悠颤悠的花轿伴随着热闹的情绪,呈现出一派幽默风趣的村野接亲情景。其古朴性体现在该乐种的昆词调、青山调与将军锣鼓之中,昆词调是中国元明时期四大声腔在重庆民间的活化石,青山调与京剧前身的二黄同出一辙且时间大致相同,而将军锣鼓则可追溯到巴渝音乐。   接龙吹打保存较好,仅现有资料整理出来的乐曲录音就多达2000分钟以上,录像1500分钟,文字资料30万字。曲目总数为983首。按吹打乐、锣鼓乐和吹打唱三类分,吹打乐曲385、锣鼓乐曲397、吹打唱201,其中,丫溪调152、下河调125首、青山调108首、教义调138首、将军锣鼓21首、伴舞锣鼓18首、昆词63首。上述众多的资料中,作为中学本土音乐教材应选择逻辑性较强、音乐性格鲜明、易学易记的曲牌种类,本课题主要选择了丫溪调、下河调、青山调、昆词和将军锣鼓等五种。   丫溪调以接龙丫溪河得名,该种类曲牌丰富,基本乐器为头台或二台唢呐、二鼓、大鼓、大锣、大马锣,辅以板鼓、竹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