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结构抗震原理:1第一章 1绪论.pptVIP

中南大学-结构抗震原理:1第一章 1绪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直接灾害——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 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 直接灾害——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 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 19 95 年 日 本 阪 神 地 震 , 铁 路 扭 曲 直接灾害——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2004年日本新潟地震导致滑坡,房屋道路毁坏 直接灾害——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直接灾害——地面破坏。 如地面裂缝、错动、塌陷、喷水冒砂等; 直接灾害——地面破坏。 如地面裂缝、错动、塌陷、喷水冒砂等; 2004年12月26日深夜,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5 级强烈地震。这是最近一个世纪以来发生的最强的5次地震之一 。 直接灾害——海啸。 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可造成沿海地区 的破坏; 海啸模拟图 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了有史以来罕见的大灾难 死亡约30万人 直接灾害——海啸。 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可造成沿海地区 的破坏; 震级≥7 上下的错动 水深>1000米 开阔并逐渐变浅的海岸 地震海啸形成条件 海啸狂扑 多国惨痛受蹂躏 斯里兰卡有4500多人死亡,受灾人数达100 万,政府宣布国家进入灾难状态。 印度至少有2000人死亡,200多名渔民失 踪。 泰国有310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马来西 亚有42人淹死。 马尔代夫15人死亡。缅甸10人死亡。 地震余波甚至连远在1500公里外的泰国首 都曼谷都能感受到,一家医院为防万一紧 急疏散了400名病人。 2004年12月26日泰国南部旅游胜地普吉岛遭海啸袭击后的航拍照片 次生灾害: 直接灾害发生后,破坏了自然或社会原有的平衡、稳 定状态,从而引发出的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 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大。 1、火灾 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 日本关东地 震,东京市内227处起 火,33处未能扑灭造成 火灾蔓,旧市区烧毁约 50%;横滨市烧毁80%, 死亡10万。 主要的次生灾害有: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煤气泄漏引发200多起火灾 1933年四川叠溪7.5级地震 洪水淹没2万多人 2、水灾。 由水坝决口或山崩拥塞河道等引起; 3、毒气泄漏。 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4、瘟疫。 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而引起. §1.4 工程抗震设防 1.4.1 抗震设防目标及要求 1.总目标 通过抗震设防,减轻建筑的破坏,避免人员死 亡,减轻经济损失。 2.“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 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 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 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 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简称为:“小震 不坏,中震可修, 大震不倒”。 设防要求(三水准):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小震:多遇地震烈度 中震:基本地震烈度 大震:罕遇地震烈度 I小=I-1.55 I I大≤I+1 50年超越概率 63.2% 10% 2-3% 地震重现期 50年 475年 1642-2475年 地震影响 小震 中震 大震 第二阶段: 对一些规范规定的结构进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 形验算。 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地震易 倒塌的建筑、有明显薄弱层的建 筑,不规则的建筑等。 1.4.2 抗震设计方法(两阶段设计法) 第一阶段: 对绝大多数结构进行小震作用下的结构和构件承载 力验算和弹性变形验算;在此基础上对各类结构按规定 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达到小震不 坏、中震可修 达到大震不倒 抗震措施 提高一度 (9度适当提高) 提高一度(9度适当提 高);小规模建筑改变 结构型式时可不提高 原设防烈度 适当降低(6度不降) 地震作用计算 应高于本地区设防烈 度的要求,其值按批 准的安评结果确定 原设防烈度 原设防烈度 原设防烈度 建筑的重要性 重大建筑工程和可能发生 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地震时使用不能中断或需 尽快恢复的建筑 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 建筑 抗震次要的建筑 建筑类别 甲类 乙类 丙类 丁类 1.4.3 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 概念设计 * 第一章 绪论 1.1 地震与地震动 1.1.1 地震类型与成因 地震的类型: 诱发地震:水库蓄水、人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