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奏折代替奏本考辨-清史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代奏折代替奏本考辨-清史研究

201603070010 08陈晓东 2016年5 月 清史研究 May2016 第2期 The Qing History Journal No2   读史札记 清代 “奏折代替奏本” 考辨 陈晓东 一、 从文献原文上看 在研究清代奏折制度的诸多论著中, 提到 “奏折替代奏本” 的甚多。 如秦国经 《清代的奏 折》: “到乾隆时期, 各项典章及文书制度进一步完备。 奏事既速且密的奏折, 逐步代替了奏 ① 本。” 赵伯军 《奏折制度的演变及其在清代政治中的作用》: “奏折制度的正规化和使用范围的 不断扩大, 对传统的题奏本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乾隆十三年, 皇帝谕旨明令废止奏本, 使奏折 ② 正式取代了奏本, 所以乾隆以后, 奏折已成为政府的重要公文。” 王素兰 《 〈康熙朝汉文朱批奏 ③ 折汇编〉 研究》: “到乾隆朝, 奏折正式取代了奏本, 成为正式的官样文书。” 等等。 这些文章 的立论基础大都是乾隆十三年上谕, 但多不引用上谕原文, 只笼统给出结论。 因此, 辨析这一问 题, 我们就必须回归到乾隆皇帝的上谕原文。 乾隆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内阁奉上谕: 向来各处本章, 有题本、 奏本之别。 地方公事 则用题本, 一己之事则用奏本, 题本用印, 奏本不用印, 其式沿自前明。 盖因其时纲纪废 弛, 内阁、 通政司借公私之名, 以便上下其手。 究之同一入告, 何必分别名色。 著将向用奏 本之处, 概用题本, 以示行简之意。 将此载入会典。 该部通行传谕知之。 钦此。④ 从这道谕旨中, 我们不难看出, 乾隆皇帝明确指出: 将向例用奏本的地方, 一概用题本。 如 此说来, 代替奏本的应该是题本。 这似乎不该有什么歧义。 但有部分论文在引用上述谕旨后, 仍 称 “奏折代替了奏本”。 如王悦 《康雍乾奏折制度研究》 在引用上述谕旨后, 得出结论: “明清 ⑤ 两代通行使用了很长时间的奏本制度, 到乾隆朝正式废止使用, 奏折最终取代了奏本。” 可见, 这一结论似已牢不可破了。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①  秦国经: 《清代的奏折》, 《清史论丛》 2000年号。 ②  赵伯军: 《奏折制度的演变及其在清代政治中的作用》, 《鲁东大学学报》 2008年11月。 ③  王素兰: 《 〈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 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第15页。 ④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军机处上谕档 ·乾隆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内阁奉上谕。另见于 《清高宗实录》 卷 三二九; 乾隆 《大清会典则例》 卷二、 卷二一、 卷一一八、 卷一五一; 嘉庆 《大清会典事例》 卷一、 卷 九一、 卷七八一; 光绪 《大清会典事例》 卷一三、 卷一一四、 卷一一四二。 ⑤  王悦: 《康雍乾奏折制度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第29页。 145 201603070010 08陈晓东 二、 从奏本与题本的发展轨迹上看 奏本之名产生于明代, 是古代奏体文书的延续, 最初为明代最重要的上行文书, 既可用于公 事, 也可以言及官员自身的私事, 甚至一般百姓也可以使用奏本上书, 被称为 “民本”。 但因奏 本格式复杂, 使用不便,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