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形态、构造和功能; 细菌细胞的结构;细菌细胞的一般构造;;;细胞质(cytoplasm )和内含物( inclusion body) ;;质粒功能;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细菌芽孢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及其在胞内的位置;;;荚膜功能;衣原体(Chlamydia);微生物学家----汤飞凡(Feifan Tang? 1897-1958)
??? 1897年7月23日生于湖南醴陵县。1958年9月30日卒于北京。1914年考入湘雅医学院,1921年毕业并获得美国康涅狄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到北京协和医学院细菌系进修和工作。192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深造。1929年回国,先后任上海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上海雷斯德研究院细菌学系主任。1935年到英国国家医学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受命到昆明重建中央防疫处并被任命为处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继续在北平任中央防疫实验处处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主持组建了我国最早的生物制品质量管理???构——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1951年任中国菌种保藏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曾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和卫生部生物制品委员会主任委员。1947年,第七届国际微生物学大会上,被选为国际微生物学会常任理事。 汤飞凡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已开始用物理学的方法研究病毒性状,用离心和过滤的方法研究疱疹、牛痘等病毒,给当时病毒是否为生物的观点的争论以肯定支持。他是最早研究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支原体的微生物学家之一。1925年他在研究疱疹病毒的嗜神经性和疱疹脑炎和免疫反应的关系时最早观察到单纯疱疹的潜伏感染。曾研制出一系列孔径大小不同的醋酸火棉胶滤膜,用来测定葡萄球菌噬菌体和多种病毒的大小。40年代在国内首次报道了鼠疫斑疹伤寒的地方流行,出血性黄疸钩端螺旋体和伊氏锥虫。1954年重新开始搁置了30年的沙眼病原研究。1955年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无可争辩地结束了半个多世纪关于沙眼病原的争论。他所创建的方法被广泛采用,后来许多类似的病原被分离出来,一类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特殊微生物——衣原体陆续被发现,他是迄今为止发现重要病原体, 并开辟了一个研究领域的唯一的中国微生物学家。由于沙眼病原的确认,使沙眼病在全世界大为减少。1982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眼科学大会上,国际沙眼防治组织为表彰他的卓越贡献,追授给他金质沙眼奖章,随后,他和他的共同工作者因成功地分离了沙眼衣原体而获得我国科学发明奖。
汤飞凡对我国生物制品事业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和胜利后两次重建中国最早的生物制品机构中央防疫处,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生物制品制造检定规程》,创建了中国最早的抗生素生产研究机构和第一个实验生物饲养场。 汤飞凡是一位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热爱祖国和人民,毕生献身科学事业的正直的科学家。他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他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科学的预见力,因此他能大胆怀疑前人的结论,并用自己的实验否定前人的错误学说。在沙眼衣原体研究中,他为了证实病原,竟两次用自己的眼睛做实验,最具体的表现了为人类健康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称汤飞凡是“他的国家的科学公仆”,是“预防医学领域里的一名顽强的斗士”并断言:“在中国,他将永远不会被忘记。”
??? *1958年因不堪无辜受辱非正常死亡。(MED8TH注)
全文摘自SCITOM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真核微生物(Eukaryotes);酵母菌的形态构造;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霉菌的繁殖方式及生活史;卵 孢 子;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病毒粒子的结构;核心:核酸 →基因组genome →决定病毒遗传、变异
和复制
壳粒capsomere → 衣壳capsid →保护、介导、抗原性
包膜envelope,包膜子粒peplomere(刺突spike) →保
护、介导、抗原性
;病毒的形态;噬菌体的繁殖;① 吸附(adsorption);影响吸附的因素:噬菌体数量;阳离子浓度;温度;辅助因子(色AA、生物素)等。;② 侵入(penetration);③ 增殖 (replication);④装配:
主要步骤有:
DNA分子的缩合——通过衣壳包裹DNA而形成头部——尾丝及尾部的其它部件独立装配完成——头部与尾部相结合——最后装上尾丝,至此,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