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古书阅读常识 汉语言文学 古代汉语课件.ppt

第三章 古书阅读常识 汉语言文学 古代汉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古书阅读常识 第一节 古书的注释 一、古注对于阅读古书的作用 我们学习古文,尤其是学习先秦的文言文,离不开注解。古文的注解,可以分为今人注和古人注两类。从时间上说,清人和清人以前的注释都属于古人注,简称古注。 古注比起今人注来要难读得多,但我们不能不读,因为古注具有今人注所没有的特色,对于阅读古书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古注是阅读古文的阶梯和桥梁。 我们今天读不懂古书,障碍大致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文字方面的障碍,其中包括古今词义的变化,古书中特殊的语法现象,古书在流传、抄刻过程中的讹误,等等;二是知识性的障碍,由于古书记载的事情离我们已很遥远,我们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典章制度、礼仪习俗等各方面缺乏了解。其实,这些障碍古人读书时同样遇到。为了使人们读懂古书,一代一代学者付出大量的辛勤劳动,对许多古书作注释 其次,古人注释,接近实际,较为可靠。 古人注书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他们当时离经典文献成书年代不远,他们生活的社会和前代社会在制度上一脉相承,因此他们对古书所记载的各方面情况有感性认识,比较熟悉。再加上这些注家大多是皓首穷经的著名学者、训诂专家,因而他们作注一般说来切合实际,可信可靠。 再次,古人注是今人注的源头,是今人注的重要依据。 翻开今人注本,可以发现今人注的一些说法,并非出自独创,而是来自古注。他们作注时,或把古注径直抄来,或用现代汉语把古人之说复述一下。这样做,当然是可以的。这种情况告诉我们,古注是源,今人注是流,读了古注,我们就能知源而识流,同时可以对今人注的优劣得失做出评判。 再者,读古注有时比查字典更能解决 问题。 也许有人认为读古书遇到问题可以查工具书,读古注则大可不必。读古书应该凭借字典辞书,而且有些问题一查即能解决,但有些问题就不那么容易解决。例如《曹刿论战》:“牺牲玉帛,不敢加也,必以信。”句中的“加”作何解释? 二、古书注释的发展概况 我国古书的注释,开创于西汉。西汉时期,封建统治制度已经确立。为了巩固这一统治,西汉王朝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提倡学习儒家经典,而先秦典籍经秦火劫难,亟待整理。再者,从先秦至汉,文字、语言发生了较大变化,先秦典籍文字艰深,其古音古义不易为人通晓,急需进行注释。此外,西汉经济发展,文化科学水平的提高,也为古书注释的开展提供了可能。 (二)章句类 章句之名,是离章辨句的省称,是分析古书章节句读的意思。刘师培《国语发微》说:“章句之体,乃分析经文之章句者也。”作为一种注释,章句不像传注类注释那样以解释词义为主,而着重于逐句逐章串讲、分析大意。汉代一些儒者治学,从辨析章句入手,故章句体兴于汉。 (三)义疏类 义疏,是疏通其义的意思。这是一种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注释。义疏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唐人“正前人之疏义,奉诏更裁,定名曰正。”(黄承吉《左传旧疏考证序》因而义疏在唐代又称作“正义”,也称作“疏”。 (四)集解类 集解类注释是汇集众说,并加上编者意见的一种注释。它包括集注、集传、集释等。如何晏的《论语集解》朱熹的《孟子集注》、《诗集传》,郭庆藩的《庄子集释》即是。集解类注释在引各家之说时,有的只称人姓氏(称“某氏曰”),不提及名,这是因为所集各家的姓名在书的序言中已作交待。 (五)音义类 音义是一种注音释义的著作,兴起于魏晋,另有音训、音诂、音注、音解、音证、音隐、音释等名称。唐陆德明的《经典释义》由《周易音义》、《尚书音义》、《毛诗音义》、《周礼音义》等十四部典籍的音义组成,是音义类注释的代表作。 四、古书注释的内容及注释用语 古书的注释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大致说来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语言文字方面的注释和非语言文字方面的注释。前者是指对字词句及篇章文意等内容的注解,后者主要指对名物制度、成语典故等内容的诠释。古人注书,还有一套与注释内容相应的用语。下面我们把古注内容与注释用语结合起来加以阐述。 (一)语言文字方面的注释 语言文字方面的注释,主要包括解字词和释文句两方面内容。 1. 解字词 词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的单位。读古书的许多障碍来自对一个词的音、义缺乏了解,因此解词是古注首要的任务。解词包括注音、释义、破读、文字校勘等四方面内容。 (1)注音 古书注音的对象,主要是一些多音多义词。注音的方法常用反切和直音,有时也以“读若”、“读如”、“如字”等用语指出读音。 例如:《诗·秦风·黄鸟》:“黄鸟,哀三良也。国人刺穆公以人从死,而作是诗也。” (2)释义 解释词义,是古注最基本的任务。古注释义常用“某,某也”、“某者,某也”、“某,某者也”、“某,某”等格式表示。例如:《孟子·滕文公下》:“勇士不忘丧其元。”赵注:“勇士,义勇者也。元,首也。” 《论语·为政》:“齐之以礼,有耻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