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讲 孔子及其学说 中国哲学智慧教学课件
2、杀一儆百,改变社会风气 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居!吾语女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 《荀子·宥坐 》 3、做大事者,不可纠缠枝节 1、坚定信念,对理想矢志不渝 2、颠沛流离,越是困苦越镇定 3、发奋自强,在挫折中前进 孔子把内在的正直与仁义作为君子内在所固有的品质,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即使在物质生活比较匮乏的处境和条件下,孔子也特别推崇“安贫乐道”的精神。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里仁》 第三讲 孔子及其学说 一、孔子综述 中文名:孔丘,字仲尼 英文名:Confucius 民 族:汉 籍 贯:春秋时期鲁国人 (一)个人基本情况 (三)儒家学派创始人 1、鲁国的文化背景 2、个人的成长阅历 3、理想的及时转变 (二)中国古代第一位教师 二、全面了解孔子 (一)学而不厌的人生楷模 (二)礼仪天下的谦谦君子 (三)中庸不偏的哲学大家 (四)以人为本的仁义旗手 (六)诲人不倦的教育良师 (五)忠孝仁义的道德化身 (七)见贤思齐的实践宗师 (八)举一反三的智慧哲人 (十一)穷不识志的励志榜样 (十二)洞悉乾坤的处事高手 (十)壮志未酬的理想舵手 (九)身负重任的政治勇士 孔子是一个学而知之的博学者。不断的学习和提高伴随着他的一生,从十五岁发奋学习到七十岁老而著学,他所求教过的既有周天子的礼官,又有闲野村妇,既有高龄的老子,也有年少的顽童,即涉及到政治礼教,又旁及音乐文学,考察历史,他在《论语》中的许多话,已成为今天中国人经常引用的俗语了。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论语·子路》 无论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孔子都是一个礼仪天下的谦谦君子。在论语的描述之中,孔子始终是一副温文尔雅、一团和气的形象。但孔子又有其威武的一面。其学生颜回称其“威而不猛”,且孔子身形魁梧,当时被称为“长人”。对于孔子来说,“礼”是社会秩序的根本,为了实现自己恢复社会秩序的理想,他绝不会自己违反他心中的周礼。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论语·子路》 名正言顺,凡事要先正名分 亲疏远近,有距离才有威严 克己复礼,忍让乃高尚姿态 孔子关于“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的论述,将人世间处理事物的智慧都包括在内,正如孔子所感叹的那样:“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高尚的了!可惜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很久了。”他这种以不偏不倚,不太过无不及为原则的处事法则已经成为中国人传统的人生智慧之一,为许多人的言行举止提供了指导。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无疑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仁义旗手。他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人格修养学。他有一颗能够体察别人喜怒哀乐的平常之心,又有一副能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胸怀,更有一种“重生远死”的勿施态度。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下 》 孔子是那个时代忠孝仁义的道德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