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跟风”何时见终结
书法风格的弱化和趋同现象,简言之就是一种“跟风”现象。这种现象从上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至今尚无衰竭之势。那么,“跟风”现象难道会永无止境地活跃下去么?就目前情况来看,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然而,如能得到一批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跟风”现象也并非不可走向历史的终结。
努力之一就是从国展做起,届数由两年一届改为五年一届。已有的国展基本上都是两年一届,但把不同类型的国展算在一起,常常是一年之内就有数种蜂拥出场。这么多的展览,参展者只能疲于奔命,把一些不成熟或尚在探索过程中的所谓“作品”送展。由于当下社会交往便捷,大家在短时间内的思考容易趋同,反映到书法创作上便是盲目地“走”向某种单一的路子――从作品幅式到临仿对象、从文字内容到审美趣味。鉴于此,至少要把国展改为五年一届,而且规定,参加过国展A的作者不得参加国展B与国展C,或参加过国展B的作者不得参加国展A与国展C,对参加国展C的作者要求也一样。这样,有五年的时间间隔,又加上三大国展的分流,搞书法的人才会沉下心来探索自己的风格样式,并且有更大的机率把自己的个性化风格成果在国展上予以亮相。说句实在话,现在的国展太频繁了,大家看到的都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作品成千上万,但没有一件能被时人记住,更不要说被后人、被历史记住,把它们统统作“废纸”处理固然有点过分,但它们的存在不能推动中国书法的发展却完全合乎事实。本来,频繁的各种类型的国展已让广大书法作者无法安心案头作自己的风格追求,又加上各大省市以及大型企业出资举办的名目众多之全国性展赛,更使得书法作者的心态浮躁再浮躁,有的甚至把自己的所有时间与精力都放在“应付”各大全国性的展赛活动上面。他们当中,幸运者可侥幸入展获奖,每年挣个数千或数万元奖金,但绝大多数都不得不失望至极:展也没入上、奖金也拿不到,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又错过了在其他方面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良好机遇。事实表明,展赛的频繁举办,受害者是广大书法作者,赢家则是那些举办者,举办者通过办展,可以叫政府财政拨款、企业赞助、作者交评审费,花销虽然不小,但肯定会留下一大笔中饱私囊。所以,只有等到党和政府的反腐败真正取得成效之时,把展赛办得少一些(比如五年之内书法作者只能看到一次全国性大展大赛),我们的书法“跟风”现象才会走向终结。
努力之二就是从各大展赛评委做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把不同风格样式的好作品选出来,并且让它们入展、获奖,各展风姿。评委是展赛活动的指挥棒,直接操纵着参加展赛作品的命运,可以说,某种展赛是什么样子,最终是由评委决定的,即有什么样的评委,就有什么样的展赛面目,就有什么样的作品入展并获奖。有的展赛评委,特别是“全国展”和“中青展”的评委,核心人物往往十多年甚或二十多年都不更换,太不正常了。要知道,评委长期这么固定,会必然诱使参加展赛的作者“压抑”直至“放弃”自己的个性化风格探索,而直接把核心评委的书风作为临仿对象,投其所好,以增加入展获奖的机率。从已经发生的事实看,那些获奖专业户,除个别者因与核心评委关系特殊个人书风受到“保举”外,大部分都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个性追求,而同核心评委的书法路数“高度一致”,甚至有极少数者直接“克隆”核心评委的书法作品。假如我们的评委能从发展中国书法的大局出发,面对所有参展参赛作品一视同仁,不管作者是谁,不管风格呈何种面目,只要达到相应艺术水准就准予入展、获奖,那么,我想,要不了三五年,参加展赛的作者都会潜心营构自己的带有个性印记的作品,并把其中较为成熟者交到评委面前。这时,只有在这时,我们才会看到“跟风”现象的终结。遗憾的是,现实中的展赛评委,绝大部分都心胸狭隘、审美眼光低俗,在他们看来,纵然参加展赛的来稿本来百花齐放,但那些不合自己路数者一律“枪毙”,入展、获奖作品都得成为我评委大人追求的体现。否则的话,“中青展”我们又怎能看到“流行书风”的招摇过市?“全国展”我们又怎能看到新“二王”书风的十多年之笼罩?过去的展赛评委现在都成了老资格,要改变他们或劝他们主动改变自己,看来都是不现实的,即是说,要把各具风格的作品选出来,使各大展赛真正杜绝“跟风”现象,指靠老评委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怎么办?说来也很简单,就是把那些心胸狭隘、审美眼光低俗的老评委统统撤掉,再把那些具有开放胸襟、能容纳百家的新人充实到评委队伍中来。一旦所有展赛的评委都做到面目一新,那“跟风”现象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走向终结,各种展赛的风格就会真正地实现多样、多元,并进而体现不同书法作者的创造性追求。
至于努力之三,我的想法是,书法作者当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创作出高水平的有个人印记在内的书法作品。说一千道一万,参展参赛作品毕竟是前提,如果所有参展参赛作品都是一个样儿、都是“跟风”式的东西,那十年一次展览或者评委再心胸宽广也无法让展赛实现多样化的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