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书画及其辨伪.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大山人书画及其辨伪   八大山人,又名朱耷,明太祖朱元璋第16子(《明史》作17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他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他原名统 ,号彭祖。祖父弋阳王孙多铣,爵封奉国将军,善诗歌,精书画。父谋墓鸟也是一位善山水、花鸟的画家,画风师法明代沈周、文徵明、周臣、陆治。八大山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很有书画艺术涵养的朱门豪宅,受过良好的教育和艺术熏陶。他为人聪颖,8岁即能作诗画画。青年时代曾中考为诸生(秀才)。   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时,八大山人19岁。朱统 是他最早的名字。入清后隐姓埋名,于清顺治五年(1648)23岁时剃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顺治十年(1653),其28岁时,正式在耕庵老人颖学敏禅师那里“正法”受戒,即传授佛法。顺治十三年(1656)31岁时,颖学敏另建耕香院于奉新县新兴乡的芦田,隐住其间,原来由他主持的进贤县钦风乡介冈的灯社,便交弟子刃庵传綮继席嗣法。以后八大山人曾患过癫狂之疾。顺治十八年(1661),他又重新回到南昌,蓄发结婚,长期隐居于南昌的几处寺庙里,过着清苦的生活。八大山人性格倔强,不屈于权贵,从不把自己的书画作品作为谋取名利的手段。一些权贵找他作画,往往遭到拒绝,而贫困之人找他作画,则有求必应,表现出强烈的爱憎。八大山人有口吃病,在他的书画作品中,经常有“个相如吃”的签押,这是他以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有口吃病自比。康熙二十三年(1684)59岁时署名为八大山人,直到80岁去世。八大山人工书,善画花鸟、山水,尤以写意花鸟著名。他的绘画艺术清新秀美,造型夸张,笔简意赅,放纵不羁,画风豪迈沉郁,构图奇险,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很高的艺术造诣,把写意文人画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深受人们喜爱。他一生勤奋,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但在他去世后的三百年来,失传的作品很多,而伪赝之作却层出不穷。正如吴昌硕在《八大山人孤松图》所题:“八大山人画,世多赝本,不堪入目……”(《八大山人画集》)。以故宫博物院藏八大书画为例,该馆共藏八大作品共40多件,其中伪作9件,至于社会上流传的那就更多。如何辨伪,我想谈几点看法,作为引玉之砖。      一、要牢牢掌握八大山人书法用笔之法      八大山人书法,从传世作品看,有真书、行书、草书、隶书和篆书,而行草和草书是他写得最多的书体。关于他书法的师承,前人已有详论。武进邵长蘅《八大山人传》载:“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王献之)、鲁公(颜真卿),能自成一家,狂草颇怪伟。”陈鼎《八大山人传》载:“至于书,则胎骨于晋魏矣。”又永新龙科宝《八大山人画记》中说:“山人书法尤精,少时能悬腕作米(芾)家小楷,其行草深得董华亭(其昌)意,今不复然。”(熊国定语)这三段简明扼要的论述,基本概括了山人的书风。以后的书法评论家又根据八大山人不同时期临仿诸家而变化的风格,予以具体评论,大都立论精当确切。然而清初张庚《国朝画征录》却得出“山人书得董华亭(其昌)笔意,非是”的结论。从八大传世真迹看,张氏的这一评述是错误的,如署“个山”款《梅花图册》后幅行书五绝“泉壑 无人,水碓舂空山,米熟醒不知,水流日潺潺。个山。”(见《八大山人画集》)书风极似董其昌。而集中反映山人中年各体书法全貌,似莫过于黄安平为其画的《个山小像》中的自识诗题了,他以真、行、章草、隶、篆等体书之,其功力之深,令人叹绝。其中有两小段行书仍是以董氏笔法写的,如“甲寅蒲节日后二月,遇老友黄安平为余写此,时年四十有九。”另一段于章草题赞后识语于画卷中题诗用笔一致。自早期(34岁)的传綮款至个山(46岁)款识的书法,主要是以董书的体势为依归,笔法尖细,而又兼书各体的。署个山款末期的书法,则由董氏转向黄庭坚、米芾二家融于一体的书势。约中年以后,主要师法王羲之、王献之及颜真卿,然后融合各家之长,形成用笔均匀俊秀,秃笔中锋,外拓内敛,结体开阔,笔意圆润、劲健、丰厚而流畅的风格。作伪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往往把不同时期的书风搞混。再者,如把上述文献所说“狂草颇怪伟”和“胎骨于晋魏”的记载与传世真迹对照,前者有行草《令鸟原》题画五律横幅以及行草“采药逢三岛,寻真遇九仙”的五言联;后者则有行书《承相帮之重》诗轴,这些作品的风格与记载都十分吻合。      二、要牢记山人绘画运笔、构图的特点      笔法、构图、墨色是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山人的绘画,以花鸟为主,山水次之,人物极为少见。画风简括、夸张而冷逸,构图奇险,墨色凝重,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风格,但几乎未见设色的作品。按时代讲,又有早、中、晚的变化。为便于读者了解,本文按画的类别详述如下:   (一)花鸟画   早期:时间约在其23岁至59岁(1648~1684)之间。此间作者受戒为僧,潜心艺事。画风主要师法沈周、陈淳、徐渭,用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