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秋战国制瓷业的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的瓷器应属早期瓷器的范畴,这一时期的瓷器制造业虽较后期瓷器有一定的“原始性”,但其工艺已达到“早期瓷器”发展的顶峰。随着近几年新的考古发现不断增加,春秋战国时期的瓷器越来越为广大的瓷器研究者和爱好者所关注。
窑址的分布范围扩大
商代的早期瓷器窑址主要见于长江流域,如湖北黄陂盘龙城窑址、江西清江吴城窑址等。而在北方,西周时期的早期瓷器窑址仍未发现。
图1 广东增城县西瓜岭早期龙窑(战国)
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早期瓷器的窑址的发现数量、范围都超过了商代和西周时期。至今发现的有:江苏武进市湖塘镇淹城早期青瓷窑址,浙江进化镇及绍兴富盛地区春秋战国窑址群(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绍兴吼山、上蒋乡东堡早期青瓷窑址,德清八处窑址(火烧山窑址、防风山窑址、白漾坞窑址、泉源坞窑址、叉路岭窑址、南山窑址、亭子桥窑址、冯家山窑址),杭州的前山窑址(共有两条龙窑),广州市增城县西瓜岭战国龙窑等。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窑址多发现于浙江、江苏以及广东等地,较商周的数量及分布范围都有所扩大。
窑炉结构较以前更合理、科学
商周时期的印纹硬陶往往和同期的早期瓷器共同出土,而且两者器表的纹饰又多是近似,甚至完全一样。特别是在浙江绍兴、萧山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窑址中,仍可少量发现印纹硬陶和早期瓷器同窑烧造的现象。这样就使得窑炉的温度必须要照顾两种质地器物烧造的需要,以免温度太高将印纹硬陶烧熔。但这样一来,又会因温度低而造成瓷器胎体无法烧结的生烧现象。因此,随着窑炉结构改进,窑温提高,从战国时期开始,印纹硬陶逐渐与瓷器分窑烧造。少了印纹硬陶的“拖累”,瓷器的烧造温度就有不断提高的空间。烧造温度的提高可以使瓷器的胎体更加坚致,釉色更加光亮,从而提高了瓷器的整体质量。正因为如此,在商代和西周时期大量流行的印纹硬陶,终于在战国之后完成了它的使命,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图2 战国青瓷碗
这一时期的主要窑型是长江流域的龙窑(图1),而在黄河流域还没有发现此期窑址。龙窑是长江流域的传统窑形,一般建在山前坡地上。窑身呈长条形,窑首低,窑尾高,犹如一个斜置的烟囱,因此,窑内的自然抽力较大,升温较快,而且长条形的窑身也决定了龙窑的容量比圆窑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除了窑身长于商代龙窑之外,在窑室的尾部加上了挡火墙,这样的窑炉结构可以防止火焰的流速过快,以增加火焰与坯体的接触时间。保证在长的窑室内各个部位的坯体受温程度基本一致,克服了窑室前部、中部、尾部烧造温度的明显差别,因此,这一时期的瓷器很少有生烧和烧裂现象。
胎釉的加工技术提高
从出土的实物来看,春秋战国时期瓷器胎、釉的质量比商代和西周有了较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这一时期瓷器的胎质比较纯净、细腻,杂质少,胎色较浅。说明这一时期瓷土的粉碎、淘洗、沉淀等工艺更加精细。同时施釉技术在不断提高,施釉方法由西周时期的刷釉改进为浸釉,这样釉层不但明显增厚,而且釉面非常均匀,极少有流釉现象。端庄的造型,匀净的釉面,再加上晶莹的青绿色釉,共同构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瓷器的精美之处。正因为如此,战国时期的瓷器表面极少有装饰纹样,仅以优美的釉质、釉色争胜。
图4 战国瓷盂
成型工艺的进步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成型方法是手制轮修。这一时期瓷器由于瓷土质地较粗,可塑性差,采用手制的成型方法,即泥条盘筑法,碗、盂等的内壁特别是内底均有明显的泥条盘筑痕迹,即宽大的凸弦纹。器物的口沿和束腰处轮修,显得平整光滑,并留有细小的弦纹。一些极矮小的器物因下腹不易在转轮上操作修整,而采用竹木刀刮削,故器下腹留有削修痕迹。瓷豆的圈足则是将一条泥条圈成一圆形贴于豆盘底部,并用手沿泥条内侧转抹一周,使之更好地粘接在盘底上。到了春秋中晚期和战国早期,青瓷碗已改用一次拉坯成型,器形规整,胎体厚薄匀称,内底及腹壁均留有密集的螺旋纹,外底则为切坯时粗大的线割痕(图2)。战国中晚期时,轮制技术更加成熟,器身全系轮制,而且器物内壁和内底的轮旋痕比早期更加均匀、细密,说明轮盘的转速比以前加快。这一时期的器型多为仿铜礼器,如鼎(图3)、(图4)、簋(guǐ)、甬钟(图5)等。由于成型技术的进步,这些复杂的器形非常规整,极少有变形的现象。而在商周时期,即使是豆这样造型比较简单的瓷器,也常出现口沿歪扭的现象(图6)。从战国时期开始,轮制成为制瓷业中常用的成型工艺,也正因为如此,战国之后,瓷器在器形方面逐渐摆脱了陶器、青铜器的影响,生产出了一些瓷器特有的器型种类。
图3 春秋瓷鼎
图5 战国瓷甬钟
图6 西周瓷豆
装烧工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发那科机器人DCS双重安全性检查功能说明书FANUC.pdf VIP
- 2024仁爱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12 Lesson 1 Better Together每课时教学设计汇编(含8个教学设计).pdf VIP
- 泪液排出系统疾病的护理.pptx VIP
- 健康顾问:养生保健典藏本.pdf VIP
-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 测试卷(含答案).pdf VIP
- T_SCJA 9-2021_非道路车辆类型.pdf VIP
- iec61850icd模型文件属性详解.pdf VIP
- 05-03-光纤陀螺方案和技术 光纤传感原理课件.pdf VIP
- 2025江苏中职职教高考(烹饪类)讲义知识考点复习资料.pdf VIP
- 初中班会课件《突围—目标成就未来》.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