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美的艺术人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醇美的艺术人生   吴作人(1908~1997),1908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26年考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1927年至1930年初先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1930年赴欧洲学习,先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考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王家美术学院白恩天院长画室学习。1935年回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1942年为中国美术学院研究员。1946年任国立北平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并当选北平美术作家协会理事长。建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以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吴作人先生是我的恩师,1949年华北大学第三部与北平艺专合并后,他是中央美院的教务长。1954年我在工作了一段后又有幸插班到改成五年制的油画系二年级学习。已任院长的吴先生和系主任艾中信先生亲自为我们授课整整一学年,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可是,老实说,那时的我,政治上、文化上幼稚无知,只是十分敬佩先生的艺术技巧之精美,不曾真正理解先生的艺术和为人。相反,受到长期左的褊狭观念的影响,只视先生为统战对象,愚昧盲从地认为他们都是“资产阶知识分子”,完全不能理解先生杰出的艺术创造和真诚的为人之道及做人的高尚品格。   后来,“文革”浩劫中自己也经历了种种磨难,所处位置发生了人鬼的颠倒,这才使我改变了坐井观天的视角,改变了线性思维的方式,才能逐渐摆脱长期灌输的左的教条,而领悟了许多事物的本来面目。醒悟后的悔恨与愧疚,特别是我尊敬的恩师艾中信先生出于对我的理解、宽容和信任,竟然推荐委托我为吴先生画册撰写评介文字,这真的使我受宠若惊,心内的愧疚更加沉重。其实这正是给我一次学习反思的机会,于是怀着真诚的心态,比较认真地阅读了先生的传记,重温先生的画册,仔细学习了先生上世纪40年代以来的一些论文。回想起“反右”、“文革”中的种种情景,下放劳动改造的难忘经历,真是感慨万千,深恨自己觉悟太晚,身在艺苑深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枉费了多少向大师学习的机会。于是十几年前,研究撰写了《吴作人的艺术道路》等几篇文字,虽然眼高手低力不从心,不能真正深刻反映先生艺术境界的高度及历史价值,但写作过程中却得到许多宝贵的教益,也稍许暗中平复了一些愧疚的心绪。   转瞬间,吴先生仙逝已是十年有余,值此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常念画家的艺术成就,也更加敬佩恩师的人品与画品。想到许多坚持人格尊严、坚持自由思想、追求醇美人生精神境界的前辈先贤艺术家,心里有许多感慨,敬献上小文一篇,以纪念我永远的恩师吴作人先生。   吴先生出生于1908年,到1997年的人生道路不足百年,却恰是中国社会内忧外患。改革巨变的时代,正如他自己所说,经历了“有变化、有忧郁、有悲欢、有煎熬、有进发的艺术道路”,终于实现了人生价值,创造出了融会中西、连接古今、体现典雅醇美境界的中国现代油画艺术珍品《齐白石像》等,创造了高贵、雄强、勇猛、奋进的黑天鹅、牦牛、苍鹰、骆驼等纯新的现代中国画艺术形象,树立了人品与画品统一,艺术形式美与精神美和谐的典范。   作为一位真诚的艺术家,吴先生技艺精,修养深,境界高。他和蔼可亲的态度中蕴含着一片博爱之心,含蓄幽默的言语中透出一种真性情。他的教学不同一般,从不具体动手为学生修改画面,而是和善平等地尊重学生个性,重在引导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启发真性情,“指点迷津”,从审美品格上开导提高你的悟性。他对学生充满爱心,把自己珍爱的素描和《甲胄》等油画作品甚至把比利时著名画家、他的老师巴斯天赠他的大幅油画珍品《穿红衣的少女》,一起无私地交给学生在教室里观摩,意在培养其纯正的审美意识与品格。当时我们接触油画不久,色彩审美与表现力欠缺,我清楚地记得他站在画架旁耐心地讲解色彩的色相、色阶、色调等基本知识,而且特别讲解色阶的概念,讲解色彩自身品位的高低雅俗之分。他的代表作品中紫丁香、红月季等的微妙色彩,高贵雅致,散发着清新纯净的氛围。他甚至透露用色的“秘诀”,原来那美妙的色调,并不是单纯的紫罗兰、玫瑰红颜料,而是在鲜艳的红色中加入了些许绿的成分,使色调沉着高雅而鲜明响亮,避免了火气、浮躁、艳俗,实现了艺术审美的高格调、高品位。   这种艺术品格的追求与修养,其实正是吴先生人生精神境界和理想追求的表现。   1954年前后,随着中国派出留苏学生和画家访苏代表团归来,前苏联一些中学生的精细素描作业传人国内,好心的留学生也把自己初学素描的体会写信附图寄给国内同学,传播开来,一种简单化的理解,误读了契斯恰柯夫教学法,一时间成为许多人追求的范本,形成风气,兴起了一股追求表面光影效果且精致细腻的画风。课堂上学生们人手一把从2H到6B的铅笔,笔尖细长,渐次显影般描摹对象,铅笔与裱在画板上的纸张磨擦,画室中一片沙沙声响。这种画法,一反原来美院教师多种方法的素描传统,于是在教学中引起争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