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洛阳诗韵 》教案教学设计
《 洛阳诗韵 》教案
课文选自职高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理清思路,把握文意。课文是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优美散文,重点突出,结构清楚,但教授对象是职高学生,他们体会散文中的情感能力相对薄弱,只会把更多的眼光停驻在课文后半部分描写洛阳“古、美、奇、绝”四个特点上,所以上课的重点是落在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并总结作家在文章中流露出来的感情上,同时以这个“感情”出发,通过课堂实践及作业,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培养以“情”成文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2.品味作者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挚爱之情。
3.增加对古都洛阳的了解。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体会文章中流露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流露出的感情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多媒体播放音乐,屏幕上显示叶文玲的三句话:美是文学的生命;书,天下第一情人;纸和笔毕生友,一盏孤灯常伴守。目的是课前营造学习气氛)
一 课文导读
中原忆,最忆是洛阳。黄河激扬雄浑的音符,撒落一片奇绝的古韵,一轴六代九朝的画卷,永远向世人展示着壮美的达观。
洛阳,我国七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第二大城市。洛阳古,有“天下第一寺”的白马寺;洛阳美,有“群芳之冠”的牡丹;洛阳绝,有1300年历史的唐三彩;洛阳奇,有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洛阳,是一个充满诗韵的城市。
请欣赏《洛阳诗韵》(多媒体播放音乐 屏幕显示 课题 作者)
《洛阳诗韵》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题目有着特殊的含义——洛阳是历史的厚重的沉积和馈赠,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代表,有博大精深的美。审视洛阳的美,仿佛读一首优美的古诗,韵味无穷。作者在河南工作多年,对洛阳有着特殊的感情。
(屏幕显示 教学目标)
二 洛阳的历史及文物:(出示幻灯片:洛阳的历史)
洛阳,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河南省第二大城市,位于省境西部,北临黄河。远在五六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于此。公元前11世纪西周武王时始形成城市,公元前770年后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九朝建都于此,素称“九朝古都”。由于洛阳地处古代中国中部要冲,水陆交通发达,建都时间长达934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又为中国佛学、理学、经学兴盛之地,中国古老文化中心之一。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
洛阳的仿古工艺唐三彩驰名中外。全市境内列为世界、国家、省、市级的名胜古迹有40余处。城南著名的龙门石窟在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的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建的第一座寺院,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宗教史、建筑史的宝贵资料。城东有汉魏故城遗址、偃师商都遗址和二里头古城遗址等。邙山南麓有汉代壁画墓。洛阳素有“牡丹花城”之称。以牡丹为市花。王公、牡丹两公园花色艳丽,被誉为“天下第一”。
三 课文朗读
有人说:如果你想了解三百年的中国,请到上海;如果你想了解五百年的中国,请到北京;如果你想了解三千年的中国,请到西安;如果你想了解五千年的中国,请到洛阳!“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是人们赋予她的称号,那么,洛阳到底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跟着女作家叶文玲去欣赏一下她笔下的洛阳。翻开课本148页,《洛阳诗韵》(多媒体播放课文配乐朗读)
问题思考:1.作者对洛阳怀有怎样的感情?为什么?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洛阳的诗韵的?各举了哪些例子?
3.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四 课文分析
(一)课文结构
文章采用先果后因的逻辑顺序,据此将课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5)写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有着笃诚的崇拜。本段重在抒情,写作者的感受。
第二部分(6—15)写洛阳的古、美、奇、绝。分五层:
1.(6)总写洛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的四个特点。
2.(7—8)写洛阳古。
3.(9)写洛阳美。
4.(10)写洛阳绝。
5.(11—15)写洛阳奇。
本段重在记叙,揭示作者十分偏爱洛阳的原因。洛阳正是因为有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才使它诗意浓郁,韵味悠长,作者对洛阳的悠悠情思,正是表达了作者对悠久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挚爱。
(二)重点语段理解
1.“中原忆,最忆是洛阳。情思悠悠中写下这句话,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这是模仿白居易的《忆江南》(幻灯片 白居易 《忆江南》),这句话中为什么用“最忆”一词?“情思悠悠”中“悠悠 ”二字说明了什么?
“最忆”点出洛阳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悠悠 ”强调思念之长,“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洛阳浓烈的感情。
2.第一部分中有两个比喻句,请找出来并谈谈它们的含义。
(1)水自天上来的黄河,浩荡东去,沿途凝结了一颗颗明珠似的城市,洛阳是最璀璨的一颗。
暗喻,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洛阳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