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取代酸 有机化学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章取代酸 有机化学课件

(f) α-羟基酸的分解 讨论:a. 可利用分解反应来区别α-羟基酸与其他羟基酸; b. 可利用分解反应来制备少一个碳的醛或酸。 三、羰基酸 注意下列表达方式的不同含义: 例2: 附:有机合成 (一) 有机合成的任务和意义 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的基本原则 工业合成 实验室合成是工业合成的基础,但不等同于工业合成。 工业合成的特点是规模大,注重降低成本。除了考虑反应原理和单元操作之外,还必须考虑整个生产过程的要求,如设备、操作、产物的综合利用、物料和能量的平衡以及是否适合于连续性生产等,而且还要考虑三废处理和环境保护。 其具体合成方法分别表示如下: 其中,方法(I)较为合理,而其它方法反应步骤较长。 (I) (II) (III) * Organic Chem 第十章 取代酸 羧酸碳链或环上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的化合物 卤代酸,羟基酸,氨基酸,羰基酸 一、羟基酸 1. 命名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常按来源命名 2. 羟基酸的反应 兼具醇和酸的性质,又互相影响 a. 酸性 CH3CH2COOH HOCH2CH2COOH CH3CH(OH)COOH pKa 4.88 4.51 3.86 b. 脱水 α-羟基酸 β-羟基酸 交酯 γ-羟基酸 ω-羟基酸: 聚酯 x4 c. 氧化反应 d. 脱羧 e. 与醛的反应 3. 羟基酸的制备 a. 腈醇水解 b. 卤代酸水解 α,β-羰基酸不稳定 1. 羰基酸的制备 a. Claisen缩合(同种酯的缩合) b. 两种不同酯的缩合 两种不同的酯的缩合 产物有四种,无制备意义 若选择一种酯不含α-H,只做亲核进攻受体 产物唯一 例 c. 分子内酯缩合(W.Dieekmann缩合) 2. 乙酰乙酸乙酯 a. 互变异构 同时存在烯和醇的证据: 与NaCN加成 与NaHSO3反应 与Na反应H2↑ Br2褪色 FeCl3颜色反应 =说明有 C=O =有C=C =有C=C—OH =有OH i ii 酮式 烯醇式互变是普遍现象 亚胺 烯胺 亚硝基 肟 不同化合物的烯醇含量 与产生移位的质子的酸性、H-键、空间因素等有关 pKa 20 16 13 11 9 8 76.4 89.2 烯醇含量 1.5×10-4 3.5×10-2 0.77 b. 乙酰乙酸乙酯在合成中的应用 酮式分解在有机合成中非常有用 几乎与格氏反应和付-克反应齐名 二元取代…… 3. 丙二酸酯 a. 丙二酸酯的制法 b. 丙二酸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丙二酸酯可以 一次导入两个相同R基 例1: 如果用二卤代烃取代, 根据条件不同,可以生成二酸或环状酸。 例: 练习: Michael加成是非常有用的合成1,5—二羰基化合物的反应 有机合成的任务就是利用已有的原料,制备新的、更复杂、更有价值的有机化合物。 合成一个有机化合物常常可以有多种路线。例如,丙酮的制法有多种: ①丙烯氧化: ② 异丙醇氧化: ③ 异丙苯氧化法: ④ 丙炔水合: ⑤乙醛与格氏试剂反应: ⑥乙腈与格氏试剂反应: ⑦ 3-丁酮酸脱羧: 以上的例子说明,有机合成并非只有唯一的答案。即使对于一个较简单的合成,也往往可从逆推法导出许多不同的中间体,组成许多不同的合成程序,结果得到一个所谓的“合成树”: 对于复杂的合成来说,合成树将变得非常巨大,以致于有人采用计算机为工具从漫无边际的合成树中找出一条合理的合成路线,并已逐渐发展成一门专门的学科。但目前,在很多情况下,实验化学家通过逻辑分析加上直觉所设计的合成路线常常比计算机解得的更切实可行。但要运用逻辑和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