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四讲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学课件.ppt

第四讲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讲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学课件

第四讲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刘万伦 主讲 一、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遗传决定论 高尔顿的家谱研究; 格赛尔的成熟决定论; 霍尔的复演说; 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遗传的作用:前提、基础、限定范围…… 心理发展的哪些方面受遗传的影响较大? (二)环境决定论 洛克:白板说 华生的言论:给我十几个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在我的特殊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之中,我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一种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的,我都能够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领袖,或者甚至也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华生《行为主义》英文版,1930年,171页。 中国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也是强调环境的影响。 (三)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 1、中国古代的习性观: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遗传与环境的贡献率:美国的伯克斯(Burks,1982)通过统计的方法得出:遗传在心理能力上的贡献率是83%,环境是17%。 极端遗传论者认为遗传是95%,环境是5%;极端环境论者认为遗传是5%,环境是95%;中间派认为各占50%。 3、现代相互作用论:主要探讨遗传与环境以怎样的方式相互作用。 (1)遗传与环境是两个不同的维度,它们在各自扮演的角色中都是起百分之百的作用; (2)遗传界定了潜在发展的界限,而环境决定了在该界限内儿童可以实现的实际发展。即“遗传决定了我们能做什么,环境决定了我们做了什么。” (3)不同的特征遗传赋予不同的潜在发展界限; (4)遗传设定的潜能范围在儿童生命的不同时期表现不同; 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 4、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 机体与环境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不能单独地对发展起作用。机体与环境形成一个互惠的整体,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环: 遗传赋予某儿童高水平的活动——睡得少、活动得多——寻求父母关注——父母给予更多关注——父母疲劳——婴儿哭闹——父母厌烦——让婴儿自个儿哭闹——提高婴儿的活动水平 (四)现代行为遗传学的研究 行为遗传学的基本研究范式:双生子研究 现代行为遗传学对遗传的作用有了更深的理解:遗传不仅是特定行为的开始,而且对发展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也起作用; 现代行为遗传学不仅研究遗传在发展中的作用,而且研究环境在发展中的作用; 现代行为遗传学更主要地评估遗传与环境的作用,而不是回到过时的天性与教养之争。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发展是渐变的还是跳跃的? (一)发展的连续性变化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 维果茨基的社会历史-文化发展观; (二)发展具有阶段性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关于这一论题发展心理学家需要回答的问题: (1)儿童发展是否经历一系列连续的小变化而没有巨大的变化?或经历一个可识别的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 (2)如何划分阶段?划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名称和标志性特征是什么? (3)该阶段关注儿童成长的什么维度?身体?性?认知?人格?道德判断?口语? (4)这些方面或维度在整个儿童期同等重要吗? (5)发展阶段与生理年龄有何关系? (6)阶段是普遍的吗? (7)每个人度过这些阶段是同步的吗? (8)儿童可以在同一个时间表现出多个阶段的典型特征吗? (9)儿童通过一个阶段时会不会固着在这个阶段上?甚至倒退到更早的阶段上? 三、发展的领域普遍性与特殊性 (一)发展的领域普遍性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遗传与成熟导致了发展的普遍性 (二)发展的领域特殊性 指儿童某些方面的发展具有特殊性。如认知发展的特殊性;儿童心理理论、朴素的生物学、朴素的物理学;模块论等。 四、发展的机制:内因与外因 (一)强调内因的作用 成熟论、预成论、预先决定论等; (二)强调外因的作用 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等; (三)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 马克思的辩证观、皮亚杰的建构观、维果茨基的建构观等。 关于内外因的问题: (1)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内外因各起多大作用? (2)内外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3)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在不同时期、不同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否相同? 五、原初道德状态:性善论与性恶论 (一)性善论 孟子、柏拉图、卢梭 (二)性恶论 荀子、基督教义(原罪思想) (三)性无善无恶论 洛克、弗洛伊德、吕不韦 (四)性有善有恶 部分善部分恶、有时善有时恶、善恶交错 关于性善性恶需要回答如下问题: (1)遗传对性善恶有何影响? 老子英雄儿好汉,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 (2)原初的道德状态(善恶)对儿童道德发展具有多大的影响? (3)后天的环境、环境与教育对原初的道德状态有多大的改变? (4)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