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结性评价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结性评价试题设计研究
丁婧1,李艺2
(1.南京市金陵中学 ,江苏 南京 210005
李艺,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7)
摘要:在信息技术新课程建设任务的序列中,总结性评价的研究是相对薄弱的部分。我们课题组以过程化、人性化为总结性评价命题的主要原则,设计了一些新思路下的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试题,并提出,试题从主观—-客观的维度分为客观题、半客观题、微型主观题、主观题四种类型更为合理。
关键词:信息技术 ;新课程 ;总结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 1 \* GB3 ①[1]一书中明确指出,“为了和教学保持一致,对评价的规划应当与对教学的计划同步进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实施,带来了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巨大变化,过程性评价在继承原有积累的基础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整个课程建设任务的序列中,总结性评价的方法(方案)一直“未见庐山真面目”,只有散在的零星研究, = 2 \* GB3 ② = 3 \* GB3 ③[2][3]。实际上,在新课程标准宣传阶段,在新课程实施的动员阶段,在2004年秋季的新教材第一轮实验开始的阶段,教师们不断提出的问题就是总结性评价的问题:新课程后还有没有会考?如何考?信息技术课程会不会进入高考?如何考?显然,总结性评价的思路、内容、办法,是教师用来指导自己开展课程实践的重要参照。但是,在崭新的信息技术课程刚刚进入实验的时候,由于没有形成有效的经验积累,任何人都难以很好地或者说比较全面地回答这个问题。教学实验指导的需求和经验积累的等待使得这个话题被一拖再拖。
在展开这个研究专题的同时,最好把更有挑战意义的另一层问题提出来:假设信息技术课程需要进入高考,那么,有没有一种思路可以采用纸笔测试的形式来实施信息技术课程的考试?
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负责任期间,我们针对这个问题再次展开研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又形成了一些认识,希望能把这个“零星”研究再推进一步。现将阶段性工作报告如下,以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乃至其它所有信息技术课程评价问题的关注者提供必要的启发。
二、评价原则
针对信息技术课程来说,问题可以直接表述为:如何在纸笔测试的基础上实现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测量?
我们提出如下几条基本原则,并以实例辅助说明如下:
1.、过程化原则
所谓过程化,是指学生在解题时,必须基于已有的经验,在大脑中虚拟地“操作”信息技术工具去经历解决问题的步骤与环节。将这句话分解,可以分析出过程化有两个要素:首先,学生必须有相应实际使用经验,而非死记硬背的静态知识;其次,学生无法用头脑里原有的知识或经验直接解决,必须根据解决问题的需求在在头脑中虚拟地构设操作步骤后,方能得出答案。
比如,可以采用这样的命题思路:给出一个““制作””,请学生构建或判断其完成过程,或者给定一个问题,请学生设计一套指令以及步骤去解决这个问题。下面的这个例子就属于前者。
例1:有表格如图,请在下面给出的操作步骤方案中至少选出一个最合理的答案。
A (1)插入一个4列6行左上角带斜线格式的表格;(2)调整行距到适当;(3)用橡皮工具将右侧第一栏中的第3、4、6条线擦掉。
B (1)插入一个4列6行的表格;(2)将第一行表格宽度加大约一倍;(3)在左上角的单元格内画一条斜线;(4)合并第4列的第2、3行单元格;(5)合并第4列的第4、5、6单元格。
C (1)插入一个左上角带斜线格式的表格;(2)将表格调整为4列6行;(3)调整行距到适当;(4)用橡皮工具将右侧第一栏中的第3、5、6线擦掉。
D (1)插入一个4列3行的表格;(2)加大行宽到适当宽度;(3)在第3行中画一条横贯1、2、3列的线;(4)在第2行中画两条上下排列横贯1、2、3列的线;(5)在右上角单元格内画一条斜线。
分析:分析本题可以发现,学生每阅读一个选项,都要沿着此选项的思路在头脑中相应描绘出一个表格,四个选项阅读完后,学生经历了四次表格的虚拟创建,并在创建中不断进行评价与分析,从中寻找一个他认为最合适的答案。显然,他无法直接使用死记硬背的知识去解题,而必须借助自己在使用表格时积累的经验在大脑中虚拟地构建制作表格的过程,这就是上面所讲的过程化。
2、.人性化原则
我们在海南会考实验的设计组织过程中就提出了人性化的原则 = 3 \* GB3 ③[3],此处再次给予更多视角的诠释。
(1) 语言亲切 指向明确
所谓语言亲切,是将题目的情境设置得贴近学生经验,语言亲切,符合中学生的语言风格习惯。再配以题干中前后文的说明,使得指向明确,必要时还可以给出答题示例,最大程度地将问题规范化,避免歧义。这个方面是所有课程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