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五:成语和熟语(教案+学案+考案).docVIP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五:成语和熟语(教案+学案+考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五:成语和熟语(教案学案考案)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五教案:成语和熟语 自2004年起,语文《考试说明》将成语的考查扩大至熟语。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熟语是高考的必考考点,赋分3分 1、立足教材,积累成语。汉语成语丰富多彩,复习时首先要立足教材,掌握初高中十二册课本中的成语,可根据课文注释、思考和练习、现代汉语词语表加以摘录,这样做就会积累起数量可观的成语。近几年高考成语题所涉及的成语绝大多数取材于教材,要切实掌握课本中的成语,切不可舍近求远 2、留心课外,广识成语。中国的成语是华夏语汇的瑰宝,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和效果是一般词语无法比拟的。但如果不理解一些成语的意义,不懂一些成语通常的用法,就会弄巧成拙。因此,必须对那些容易误解,误用的成语重点复习掌握 3、分析病情,通盘考虑。可从成语的感情色彩、适用范围、意义理解、与上下文是否搭配、矛盾或重复等方面入手,并结合语境作全面的分析 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等级为D。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格言.歇后语和惯用语。显然,对熟语的考查是引导中学生走向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从近几年各地考题来看,对熟语的考查,除了那些实用性强.流传性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外,重点还是常见成语的使用,难点在误解词义的成语和容易误解色彩与适用范围的成语等 对这一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 三.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 四.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熟语类型 (1)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性的习惯用语。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半吊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穿小鞋等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2)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5)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经验总结 (3)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例如:知识就是力量,事实胜于雄辩等。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五学案:成语和熟语 熟语的复习仍要以成语的积累为重点,同时兼顾一下常见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和谚语就可以了。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的熟语,也是高考的一大难点。笔者结合近年高考试题,把熟语的误用情况归纳为“九戒”,与广大考生共勉。 一戒望文生义。熟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其意义往往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字面意义的引申和比喻。其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还使用了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赋予它以新的整体意义,不少成语来源于典故,有些熟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的古义,考生很容易以今释古或肢解熟语而曲解词义 ①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全国卷Ⅱ) ②面对晚唐政治上的败落,诗人杜牧替古人担忧,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阿房宫赋》。(辽宁卷) 【解说】①“不足为训”,不值得当做典范或法则,“训”,准则,误解为“教训”,改为“不足为怪”;②“替古人担忧”,只不必要的忧虑,这个典故成语被按字面意思肢解为“替古人着急”。 二戒用错对象。有些熟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和场合,该用来形容物的(如“一钱不值”)就不能用来形容人(如“一文不名”);用于抽象事物的(如“不同凡响”)就不能用于具体事务(如“非同小可”);用于别人身上的(如“火中取粟”)就不能用在自己身上(如“飞蛾扑火”);用于青少年的(如“头角峥嵘”)就不能用于中老年(如“老当益壮”)等等,反之亦然 ③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流掌声。(湖北卷) ④显然,打造“信用政府”和发展“民营经济”这两大热点,在民众的关注下不期而遇了。(山东卷) 【解说】③“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不能用来形容角色表演,改为“栩栩如生”;④“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的相遇,主语应是人,使用对象错误 三戒褒贬不分。熟语既有有褒义(如“不负众望”)、中性和贬义(如“不孚众望”)之分,也有口头语(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和书面语(如“一叶障目”)之分。如把握不准确,就可能误用。 ⑤在利己主义者看来,没有谁不为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现实生活中大量涌现出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是不堪设想的。(广东卷) ⑥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安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