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docVIP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

PAGE PAGE 2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征集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案例汇编 公共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 二 目 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 1.毛泽东——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许俊生………………………………………03 2.“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杜丽华……………………………… 07 3.千秋老师,感动千秋/杜丽华…………………………………………………… 10 4.周总理与美国嬉皮士青年的谈话/陈凤琴……………………………………… 13 5.人性的光辉 生命的价值/贾妍春………………………………………………15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案例 1.耐克公司的自主创新精神与发展模式/马新民……………………………………18 2.“洋节” VS传统节日/杜丽华……………………………………………………20 3.《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浦爱东……………………………………………………2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许俊生 案例文本 毛泽东——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一、年十四、五而志于救国 1891年,阴历十一月十九日,毛泽东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一户农民家庭里。六岁开始劳动,到十三岁时,他白天在地里作一个成年人的工作,晚上帮父亲记帐;八岁开始念书,一直到十三岁才离开“私塾”,在私塾里,他熟读了“经书”,但他更喜爱的是小说,例如:《说唐》、《精忠传》、《西游记》、《封神演义》、《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读书,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劳动,锻炼了体力,为日后的成长创造了条件。 甲午战争后,列强瓜分中国加剧。戊戌变法失败,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派,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在此时,毛泽东读到一本《论中国有被列强瓜分之危险》的小册子。读了这本书后,他很为祖国忧虑。他认为,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救国的责任。从这时起,毛泽东立志要救国。 从救国的夙愿出发,他采取的第一个行动是进“洋学堂”。父亲想让他到湘潭米店当学徒,他毅然拒绝。十六岁的毛泽东肩挑行李,第一次离家到五十里外的“东山书院”读书。 在“东山书院”,他读康有为、梁启超的书。他读《世界英雄豪杰传》,深为华盛顿、拿破仑、卢梭、孟德斯鸠、林肯等人的事业所激动,他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才不致蹈安南、高丽、印度的覆辙。你知道,中国有句古语:‘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而且我们每个国民都应该努力。顾炎武说的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又说:“中国积弱不振,要使它富强、独立起来,要有很长的时间,但是,时间长不要紧,你看!华盛顿经过了八年艰苦战争之后,才得到胜利,建立了美国”。 二、为救国而探索——革命的准备 为了探讨救国的真理,他在东山书院学习一年以后,决心到省会长沙去,于是他进入了“长沙中学”,在长沙他第一次谈到了同盟会办的报纸《民力》报,使他接触到了民主革命的思想。 1911年10月10日,南昌起义成功,革命党人来到学校演说,他受到辛亥革命的鼓舞,他采取了一个重要行动:“当兵去!”于是他想到武汉投黎元洪的部下当革命军。恰在此时,长沙起义也成功了,于是他在十八岁那年在长沙正式参军入伍。 在农村,他熟悉了农民,在城市,他熟悉了学生;在军队,他熟悉了士兵。 正是在此时,他接触到社会主义思想,并且认为“社会主义是救人救世的最好道理”。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南北议和后袁世凯当了大总统,当此时,毛泽东认为他应当离开部队,继续进行其求学和社会活动。 三、求学、锻炼、游学 离开兵营之后,就需选择学校。各式各样的广告使得青年的毛泽东陷于思索探求之中。一时想成为“制肥皂专家”而富国利民;一时又想成为律师或法官;又想当经济学家,以便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在已经考取了甲种商业学校之后,又看见了高等商业学校的广告,于是又考取高等商校,但商校完全用英文教学,那时,他的英文水平还不高,因此只在校住了一月就改考入长沙省立一中,这次考了第一,校长很重视,但课程肤浅烦琐,制度太多,住了半年他又决定转移。在长沙中学时,一位国文先生借给他一部《御批通鉴辑览》,使他感到了自学的重要,由此他订了一个自学计划。 他开始了在定王台省立图书馆的自修生涯。他每天读书手不释卷,他读了中国的经、史、子、集,读了外国的历史、哲学、地理、文学,半年多的自学使他研究了历史、哲学、地理、经济、法律、文学,因而使他的头脑更加充实起来。 这时,由于父亲反对他不进学校、不谋职业断绝了供给生活费用,他才不得不另寻栖身之处。在这种情况下,他选取了不收学费膳费的省立第一师范。他在此一住五年,直到毕业。长沙省立一师孕育了中国革命早期的优秀干部和领导人才,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