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与对策探析.docVIP

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与对策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与对策探析    摘要:现代社会离婚率的升高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在大学校园里也相应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离异家庭大学生,他们心理状态的调整要比其他同龄人显得困难,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何教育、引导好离异家庭大学生的确已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指出了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离异家庭;心理健康;对策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2-095-03   作者:张?F,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文学部辅导员;湖南,长沙,410205       某日,我在一个大三毕业班补考监考的时候,注意到了一位平日里总喜欢“浓妆艳抹”的学生。说实话,很早就认识她了,但是对她的印象真的不大好,不仅是衣着打扮,而是平时的举止行为有时会显得很轻浮。那天当我去检查她的试卷有没有写好姓名时,我发现这位女生答卷上的字写得非常漂亮,很像一位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学生。过后,我跟她的辅导员谈起这位学生,说到她人长得不错,字也很漂亮,只可惜成绩不大好,老是见她补考。于是她老师便对我说:“其实这位学生大一第一学期成绩还是前几名,后来她父母离婚了,所以……”。她老师的一句话,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父母的离异,使这位女孩子成为了一个不和谐家庭的受害者和牺牲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关系是否正常,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离婚率的升高已经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曾经有一所高校心理咨询室的案例统计显示,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中,约有三分之二家庭存在问题,而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学生父母离异。    家是心灵的驿站,离异家庭大学生由于受到父母离异、社会压力骤然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心理状态的调整要比其他同龄人显得困难,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离异家庭子女心理调节能力在增强,但即使到了大学阶段,也仍难以消除单亲家庭带来的的积累性消极影响。相反,随着自我意识的提高和新的心理冲突的发生,常常还会使心理健康危机问题显得更为严重。本文着重分析了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了针对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针对性的辅导措施和建议。       一、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由于受到家庭、社会的影响以及这些离异家庭大学生的自身因素等原因,使得他们的心理偏差各有不同或侧重。但归纳起来,大致表现为以下几种心理问题或现象:   (一)自卑心理   离异家庭大学生容易产生“我没有父亲或母亲的关心”、“我的命不好”、“我是没人要的孩子”等消极悲观的自我概念。我认识一个离异家庭的大学生,家是农村的,他的大学学费都是亲戚借来的,家里所有的开支都只能靠妈妈给人家做保姆来维持,他每个月的生活费来源于在课余时间打点零工,他没钱买品牌衣服,只能穿地摊上淘来的便宜衣服,班上只有几个同学没有买手机,他是其中之一。他从进大学那一天起,从不向人讲自己的身世,同学们见他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也不敢问他的家庭情况,他心里总感觉不自信,认为自己没有父亲的呵护和关心,认为自已的经济条件不如其他的同学,心中的落差使得他产生自卑的心理。    (二)人际关系问题   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使离异大学生对人际和社会关系看法偏激,他们中有些不善交往,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有的有自闭倾向,不易与人交往;有的不善言谈,很少自我表现,有强烈的孤独感,总认为别人不理解自己,因此,他们干脆逃避现实,不与人交往,很容易形成不合群、独来独往的孤僻性格。曾有一位来自某高校外语系的女生,从小父母离异,猜疑心特别重,由于疑心太重,总是怀疑同学讲她的坏话,只要见到同学耳语,就认为是在议论她。于是。她就冲着她们大发脾气,讲一些尖刻的话。结果,她与同学的关系十分紧张,她自己也深感痛苦。    (三)抑郁心理    大学生中父母离异的一部分人在面对精神的压力时,不能较好的调整心态,而是怨天尤人,恨命运不公,有时过于敏感,稍有争执便暴怒,破坏了同学之间的关系;有的则终日少言寡语,封闭自我内心,回避社交活动,陷入了无法自我疏导的矛盾中,逐渐形成抑郁心理,终日情绪消沉,积极性不高,缺乏年轻人的活力和朝气。抑郁是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较严重的方面。    湖南某高校大三学生王明从记事开始,家对于王明来说就是痛苦的代名词。父母无休止的争吵,使他总是有坐在火药桶上的感觉,而且父母的争吵每次带给他的是莫明其妙的迁怒,儿时的他过早地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在王明读小学一年级的那一年,妈妈跟他说出去几天就回来,其实王明的父母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离婚了,从此王明再也没见过妈妈。失去妈妈的王明和爸爸生活在一起,爸爸待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