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电影中的唯美主义景观启示新的旅游文化.docVIP

李安电影中的唯美主义景观启示新的旅游文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安电影中的唯美主义景观启示新的旅游文化   李安作为一个有着大陆背景、生长于台湾、并在美国完成其戏剧和电影教育的著名华语电影导演,其电影的跨文化特色是被影视界公认的,但我们还应该看到他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始终坚持的东方唯美主义情怀。正是这种情怀使李氏电影在跨越文化、跨越语境的氛围中保持了独树一帜的风格,也启发了各种商业背景中的文化探索。      一、李安电影中的唯美主义景观      李安从1992年执导《推手》一片进入影坛之后,先后推出了10部影片:《推手》、《喜宴》、《饮食男女》、《理智与情感》、《冰风暴》、《与魔鬼共骑》、《卧虎藏龙》、《绿巨人》、《断背山》、《色戒》。其电影视野开阔、题材多变,亦中亦西、宜古宜今;既富文化底蕴、艺术趣味,又是票房热片,在华语世界和西方主流社会都得到认同。在全球化时代,李安电影以其华人导演的身份在冲击奥斯卡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不断攀越高峰,照其自述是胜在“中国思路”,也就是“不能把自己的本色去掉,观众今天要看你一定是看你的特色”。他把东方传统的审美观念融入到电影叙事中,以东方的艺术风格屹立于世界电影之林。   《卧虎藏龙》与《断背山》是李氏电影的两个里程碑,为它赢得了世界瞩目的奥斯卡殊荣。对比这两个题材风格迥异的电影,却能发现导演不变的艺术旨趣。《卧虎藏龙》以大侠李慕白隐退江湖转赠宝剑为叙事起点,然后引出了一系列的江湖恩怨和爱情纠葛,作为中国传统题材的武侠片,打斗场景必然是这部电影的看点,但作为武打场面背景同时展开的如水墨画般的小侨流水、深宅大院、幽远山水,更摄入心扉。李安把中国舞蹈化的打斗动作与优美的景致融为一体,造就了李氏风格的武侠品味,他的这一手法后来被内陆许多知名导演所借鉴,比如在张艺谋的《英雄》和《十面埋伏》、冯小刚的《夜宴》、陈凯歌的《无极》等动作片中,都可以看到被刻意渲染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   但是,相对于《卧虎藏龙》而言,这些影片只是把已经公认的景观之美搬入了荧幕,缺乏李安对景观进行重塑的写意能力。如果细致比较,会发现上述影片更多的效仿了《卧虎藏龙》对江南秀美风光的细腻展现,而忽略了李安对西部风景的烘托。《卧虎藏龙》中玉蛟龙和罗小虎的一段爱情戏发生在茫茫戈壁上,这片地貌在李安的映象中显得荡气回肠却又缥缈空旷,很好的映衬了剧情中二人当时澎湃而又迷茫的心理运动。如果没看过这部电影,直接到达天山脚下的外景实地“乌尔禾风城”,你会发现这里由于地表严重缺水,大片地面干裂,沙堆经过千百万年的流水侵蚀和风沙冲击,形态已经变得支离破碎,看上去却姿态张扬,当戈壁上刮起大风时,风声呜咽有如鬼哭狼嚎,因此又被称为“魔鬼城”。当我们看过《卧虎藏龙》以后,再去实地品味“魔鬼城”的时候,心境就会不自觉地联系到电影中唯美的场景,这就是李氏电影语言的造化功能,它能让一个曾经平凡甚至丑陋的地理景象成为人文奇观。      二、李氏电影带来的旅游文化      《卧虎藏龙》的成功并没让中国人看到这部电影背后蕴涵的旅游文化,相比之下西方人却能成功地把电影观众开发为游客。比如《指环王》系列魔幻巨片的成功也造就了新西兰的旅游业,2003年《指环王》第一集上映时,新西兰接待的观光客人数创下历史纪录。2006年1月,随着《指环王》奥斯卡夺标呼声的日益高涨,来新西兰的游客数目比上一年同期骤增11%,达到244300人。   是中国人辜负了李安,还是李氏电影中的景观不具备开发潜质呢?对于这个问题,让我们看看李氏另一部问鼎奥斯卡的电影《断背山》所产生的西方社会后果,就会有―个明朗的答案了。《断背山》以与《卧虎藏龙》似曾相识的细致舒缓的李氏风格作为基调,讲述了两个男同性恋的“爱情”历程以及对抗社会与家庭压力的故事。电影开头所展示给观众的是一幅森林、山脉、牧场、河流、羊群组成的自然景色,散淡的游牧生活,嬉闹的年轻人,都为影片的放映展开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延伸空间。然后两个主人公在开场的第一个镜头同时出场,共同接受去牧羊的任务。两人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熟识,并且是轮流到山上牧羊,见面和交谈的机会很少,延绵宁静的群山衬托出两个年轻人无尽的寂寞,他们开始喝酒交谈,用眼神互相观看,山上的世界仿佛与尘世相隔,只有彼此才是全部的依托,李氏风格的“情景交融”做了长时间的铺垫后,二人发生关系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李安的电影把原小说作者安妮?普如笔下残酷的自然环境变成了明信片中的美丽风景,用东方“哀而不伤”的美学气质消解了原著压抑的叙事基调。   采用西方视角和技巧、融入东方观点和情怀的《断背山》,获得了世界的认同,当《断背山》在世界各地的相继热映的时候,影片拍摄地―加拿大艾伯塔省却借此时机,大力推出“骑马、牧羊兼谈情说爱”游,一时间吸引众多游客,艾伯塔省顿时成为全球旅游者向往的“风水宝地”。《卧虎藏龙》与《断背山》,同由李安执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