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祥黄梅调电影叙事话语初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翰祥黄梅调电影叙事话语初探   [摘要]黄梅调电影作为中国电影史上一个风格独特、意境悠长的片种,应和着港人的家国梦想和古典情思, 曾在相当长的岁月区间之中,成为东方电影神采奕奕的世界脸谱,无论是商业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有着不可重复的孤本性。李翰祥不但是黄梅调类型电影美学的塑造者,也直接定义了这个类型在影史上的意义。本文试以李翰祥黄梅调电影作品的巅峰之作《梁山伯与祝英台》为蓝本,探讨其黄梅调电影的独特叙事话语。   [关键词]李翰祥;黄梅调电影;叙事话语      在一生的艺术生涯中,李翰祥展现了全面的创作才华,其作品样式多姿多彩,战争片《扬子江风云》、风月片《金瓶双艳》、宫闱片《倾国倾城》、鬼怪片《倩女幽魂》、乡土片《冬暖》等。作为港台黄梅调电影类型的开创者,李翰祥执导的黄梅调电影作品包括:《貂蝉》(1958)、《江山美人》(1959)、《杨贵妃》(1962)、《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七仙女》(1963)、《王昭君》(1964)、《西施》(1965)、《状元及第》(1974)、《富贵花开》(1974)、《金玉良缘红楼梦》(1977)。除上述影片之外,李翰祥与其他导演合作的黄梅调影片还包括:《凤还巢》(与高立,1963)、《杨乃武与小白菜》(与何梦华,1963)、《玉堂春》(与胡金铨,1964)三部影片。   在李翰祥执导的黄梅调电影中,体现出趋于一致的作者风格,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无疑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巅峰之作。《梁山伯与祝英台》由香港邵氏兄弟公司1963年摄制,李隽青撰词,周蓝萍音乐作曲,贺兰山、戴嘉泰摄影,乐蒂、凌波、任洁、李昆主演。无论是当年该片连续放映186天的影业奇迹、变台北为“狂人城”的空前盛景,还是在第二届台湾金马奖上所获的六项大奖,都足以证明其艺术成就和研究价值。下面以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李翰祥黄梅调电影的叙事话语作简要分析。      一、中国梦想与东方传奇      李翰祥的黄梅调电影,从题材上来看,几乎无一例外地取材自中国民间传说或传统戏曲原本。《貂蝉》取材自“四大美人”中关于貂蝉的传说;《江山美人》由京剧传统剧目《游龙戏凤》和《骊珠梦》改编建构;《梁山伯与祝英台》和《金玉良缘红楼梦》以经典的中国式爱情悲剧为故事蓝本,通过电影化的艺术加工悉心呈现。概括来说,李翰祥黄梅调电影的叙事核心,体现着浓厚的中国梦想与东方传奇色彩。   这里所提出的中国梦想指的是香港人眼中、心中对中国古典文化所寄托的深切情愫和真挚怀想;东方传奇则是体现在电影叙事构筑之上的东方雅韵和传奇味道。细品其中原因,笔者认为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黄梅调电影自前古典时期以《貂蝉》和《江山美人》两部影片探索、确定了其自身创作格律之曰起,便明确了其戏曲改编的创作立场。虽然港台黄梅调电影与桑弧策划、石挥导演,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黄梅戏曲电影《天仙配》相比,存在着大量语境之异,较之舞台戏曲更是相去甚远,然而从李翰祥的个人创作基点出发,依然决定保留传统戏曲中的故事原坯,或者从中国古典文学中汲取养分,作为构成这一“新类型电影”的叙事内核与创作素材,显然是与该电影类型本身所体现的艺术特点分不开的。   其次,李翰祥选择的故事蓝本都是在亿万国民口口相传过程中成熟起来的,在此之上进行作者化的艺术改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受制于当时的邵氏公司在整体电影生产中对于电影编剧这一重要环节的不重视态度。据李翰祥回忆,“我们的制片人,他可以花30万请明星,可以花10、20万搭一个布景,但是他们不肯花10万、20万找人写个好的剧本”。“一直以来,邵氏公司内的编剧地位都不高,多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梗概,拍摄过程中或是无剧本、或是导演自己写、再或是找行文快的编剧改写(倪匡曾为邵氏编剧161部,速度之快可想而知,比较草率)。也说明了邵氏公司更希望展示‘奇观’丽,让观众感到新鲜刺激,相形之下故事本身便不是那么重要了。”由此看来,选择与影片类型相适宜的民间传说和戏曲原本,对于为黄梅调电影的艺术探索与改良创新都提供了更加坚实稳固的孕育土壤和更加广袤自由的拓展空间。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远离中国内地的浮城香港,作为电影观众的香港人民,无论是在曾经动荡的岁月,还是在日趋安定繁华的变更之途,都怀有根深蒂固的家国梦想。香港邵氏电影公司一贯秉守的“商业美学”和“无害娱乐”的经营理念就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年代里,与观众的心理期待和观影需求心照不宣地达成了“产销默契”,在某种价值层面上来讲,李翰祥所钟情的“古装”与邵氏公司所关注的“歌唱”在恰当的时代背景之下自然美妙地结合起来,以其作品(产品)在赢得票房和奖项的同时,帮助影院中虔诚的香港观众在银幕之上一遍遍地虚拟圆满着心中的中国梦与香港情。      二、歌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