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嘎达梅林》的音乐审美表现.docVIP

论电影《嘎达梅林》的音乐审美表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电影《嘎达梅林》的音乐审美表现   [摘 要] 电影《嘎达梅林》是冯小宁根据同名蒙古族长篇英雄史诗改编的,描绘了20世纪初期科尔沁草原英雄嘎达梅林为了保护草原与牧民,争取自由与幸福,奋起反抗达尔罕王国与国民党政府勾结出卖土地,进行武装起义的故事。电影音乐以内蒙古《嘎达梅林》民歌及交响乐《嘎达梅林》为创作基础,在蒙古族特有的长调中展示了绚丽壮美的草原风光、淳朴豪放的民族风情、浪漫迷人的爱情图画、气势磅礴的战争拼杀及如泣如诉、悲凉无边的起义失败。电影《嘎达梅林》的音乐是由三宝创作,每一个音符都犹如心底流出,细腻、哀伤、神圣、动情,在凄怆的旋律中,让人对茫茫无边的草原充满了向往及对民族英雄嘎达梅林充满了敬仰。   [关键词] ??《嘎达梅林》;交响史诗;音乐审美      电影《嘎达梅林》拍摄已经快十年了①,而今天无论何时再次欣赏该影片,依然会让观众随着音乐的旋律再次在科尔沁草原绝美的风光中陶醉,再次感受到草原人的热烈奔放与自由激情,再次被那苍凉孤独的蒙古长调唤起内心的哀伤与对起义失败的惋惜。《嘎达梅林》的音乐创作是由著名的作曲家三宝创作,其母亲辛沪光在20世纪50年代就创作了著名的交响乐《嘎达梅林》。电影《嘎达梅林》沿袭了导演冯小宁《黄河绝恋》《红河谷》的一贯风格,将古老的民族风情、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及惨烈无比的战争结合起来,其电影色彩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光与民族色彩。而《嘎达梅林》除了民族、爱情、战争三者交融外,最为成功的是这部电影的音乐表现。这部电影被众多影评者评论为无需用眼睛观赏却可以只用耳朵欣赏的电影,其音乐表现让这部电影在民族电影史上永远熠熠生辉。   一、在音乐中感受草原文化的古老与苍凉   草原文化是以逐水草而居发展起来的牧民文化,其根本特征是一种生态文化、生命文化和英雄文化,与自然生态息息相关,融为一体。嘎达梅林为了保护草原、保护环境、保护土地而起义,显示出一种生态文化。通过起义,以嘎达梅林内心的正直、热烈与起义失败的冲突,显示了一种崇高的英雄悲剧。冯小宁曾这样表达了他的电影美学追求:“我想在我的电影中以最独特的角度,来表现现在电影处于弱势的领域,像战争、环保这样的主题。电影就是表现意识形态的,我想在一定的空间里最大限度地表现浪漫和自己的感受,一部电影,导演拼到最后拼的是美学和哲学。”②《嘎达梅林》在马头琴的旋律中,彰显出草原文化的古老与苍凉。虽然岁月离嘎达梅林起义快一百年了,多少人还依然被民歌《嘎达梅林》哀婉、悲凉而不失神圣的曲调所感染: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   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   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整部电影的核心主题乐曲就是以这首民歌的曲调及交响乐曲《嘎达梅林》创作的。电影中,一位饱经风霜的蒙古族大爷,坐在敖包的喇嘛堆旁,面望着远方,一遍又一遍地拉着马头琴,在朝霞与夕阳的垂照下,犹如一幅美丽的浮雕。随着《嘎达梅林》的琴声飘向远处,即使没有任何歌词,只要音乐旋律出现,眼前就会展现高远的蓝天,飘飞的白云,一排人字形大雁在天宇中勇敢地飞翔着。天宇下,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草原,风吹草低,牛羊成群。而如此美丽的草原,居然被王爷为了吸食鸦片而卖掉。英雄的嘎达梅林为了失去的土地,为了蒙古族及科尔沁草原上回、汉、满族人民的生存,毅然举起了起义大旗。低沉、悲缓、苍凉的曲调,让观众也感受到起义失败后嘎达梅林的孤独与悲怆。苍凉、孤独、悲怆是草原牧民文化特有的风格与内涵。过去时代,数百里草原荒无人烟,当你独自面对大草原时,内心首先涌起的是一种苍凉茫然之感。浩瀚的草原让人沉思、让人在悲郁孤独的体验中感受到人生的渺远和艰难,也感受到草原上人与人之间友情的真诚,爱情的珍贵,乡情的热烈,个性的悲壮。老人、马头琴、长调、夕阳、草原……在如泣如诉、如悲如怨的马头琴长调的旋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科尔沁草原历史的久远与沧桑,感受到了草原历史风云的厮杀与战马的鸣叫,感受到了草原上的风风雨雨。长调与马头琴是蒙古族的历史的诉说者,是蒙古族心灵流淌的音符,是草原文化的见证。   科尔沁草原西与锡林郭勒草原相接,北邻呼伦贝尔草原,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嘎达梅林》的故事发生在科尔沁左翼中旗,俗称达尔罕旗。历史上,他们属于成吉思汗的后裔,乾隆曾多次亲自去科尔沁,康熙年间内地多人在科尔沁移民垦荒,蒙汉民族一直非常团结。在20世纪初期,由于外族的侵略,军阀的混战,整个科尔沁草原也在动荡之中。嘎达梅林起义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起义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在《嘎达梅林》悠远、粗犷、苍凉、高亢的曲调中,让我们可以感受到整个科尔沁草原上现代历史的风云悲壮与英雄个人命运的无奈苍凉。   二、在音乐中感受嘎达梅林的爱情与自由   由于共同的理想,为了百姓的生存与自由,电影中嘎达梅林与牡丹的爱情也充满了荡气回肠、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