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清代文人花鸟画的笔墨情感
画家是通过头脑对生活的反映,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激动的情感,并把这情感熔铸在所见的自然生话和社会生活通过富有表现力的笔墨体现出来,从而引起共鸣的。绘画需要笔墨去完成,笔墨需要心性去作用,心性体验需要反复实践去积累。笔墨乃“心运也”。它存在于内心,又发自于内心,笔墨是本性的体现。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言:“笔墨本是写人之胸襟。胸襟既开阔,则立意自无凡近。”笔墨是画家胸襟的体现。石涛在《石涛话语录》之《尊受章第四》说:“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 (韩林德《石涛与画语录研究》)绘画的全部技巧“本自心源,想成形迹,迹与心合”。所谓的笔墨语言,并非是仅能够显现的皴、擦、点、染等诸形式,而是画家情感化的心性体现。石涛又说:“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恽南田也说:“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笔墨本身是没有生命的,但是通过注入画家的喜怒哀乐,笔墨就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笔墨完全也是情感性的再现。
笔墨可以具有不依付于表现对象的相对独立的美。笔墨是由点、线、面以浓、淡、干、湿组成丰富多样的形式语言,笔墨以曲直、粗细、疏密、虚实、大小、方圆、涩滑、张弛等让观赏者产生朴素与纷繁、明晰与模糊、严谨与随意、苍劲与妩媚、柔嫩与老拙、磅礴与优雅等多重对比感觉。笔墨通过多重感觉支配产生丰富的人类情感,所以它不仅是种形式美、结构美、张力美,而是在种种形式语言中能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作为花鸟画绘画语言特征的笔墨,其本身具有再现和表现的特点。花鸟笔墨既为为艺术再现的手段,反映花鸟的大小、形状、色彩等物理特征;又为艺术表现的形态符号,是画家借以传达感情的载体。
一般说来,清代的文人花鸟的主要格局是“意笔”花鸟,他们继承了中国文人画“写意”的精神。以“写意”为中心,而“意”既指“意象”,又指“意境”,它是“意”与“象”的统一,也是“情”与“理”的统一。而象生于意,从象观意,从意可以看到画家的主体心境、情感世界。故境在象外,情在画内。在花鸟画艺术中,是以笔墨表达主体的特定情感为原则,而这种情感又正适合表达花鸟内在的生命活力的波动,笔墨的情感性作为花鸟生命之气变化多端、精妙之极的精神表现。清代文人花鸟画的笔墨语言发展到了笔墨的高级阶段,是形是神,二者皆通过笔墨自然结合在一起,如同优美的乐章,流畅的文笔,使人心灵上产生独有的愉悦。笔墨的情感性是将笔墨形态的点、线、面形态,通过作者的感情和笔墨融合在一起活动着,成为文人画家情感活动的轨迹。笔墨是花鸟画家情感与情绪的倾注与宣泄并随着感情的抒发笔之情、墨之韵自然而然跃然纸上,最终完成“气韵“与“意境的营造。笔墨在表现过程中产生的笔情墨趣牵动画面的全局。这里大致将清代文人花鸟画笔墨之情分为:1、清高之情;2、怒怨之情;3、关切之情;4、吉庆之情。
1、清高之情
在文人花鸟中最主要就是表现文人的清高之气节,因此在花鸟画的笔墨中反映的最多的也是清高的情感因素。历朝历代,文人花鸟作品中,这一方面表现的最多且最为深刻,在梅、兰、竹、菊等传统题材中可以显现无遗。具体在清代的文人花鸟中,我们仍可以从极大多数文人自由抒情写意的笔墨中回味出来。如金农擅用古拙的漆书任意挥洒出淋漓、斑驳、浓重、具有书生气质的花鸟形象,其笔墨孤高、清冷,表现出一代大师的风范。在其《墨竹图》轴中,金农用漆书潇洒而厚重地画出两枝竹子,用笔轻松、随意,略显得动感,整个画面具有一股清气。他在画作中题到:“雨后修篁分外清,潇潇如在过溪亭。世间都是无情物,只有秋声最好听。”可以看出画家是带有一种浓郁的清高之情在昭示自己的心声。又如恽南田的作品即使是华丽、细腻的“没骨”花鸟,但也是以对自然物象的独具法眼的认识、感悟和把握,通过彩墨晕染的清高笔墨来抒发画家才华横溢的诗人气质和丰富情感。在其《锦石秋花图》中他用渲染法画出几片湖石,其中生有丛丛秋花用没骨法表现花的明媚,色彩点染鲜明娇艳,烘托出高雅、清高的韵味。正如恽南田在此幅画作中题道:“高秋冷艳娇无力,红姿还是残春色。若向东风问旧名,青帝从来不相识。”而板桥作画,力图通过“神理俱足”的画面来抒发自己特定的情感,他是借助“四时不斜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移之石”为精神写照,为其性情传神,所谓“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他以笔墨的情感性为“发自肺腑”的载体,从而传达其清高的精神内涵和意趣。可以说极大多数的清代文人皆擅于用笔墨表现清高的自我。这里不一一举例。
2、怒怨之情
怒怨之情也是文人中一种常见的笔墨情感。对世俗社会的不满,使得历代文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牢骚,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怒怨的笔墨。如明徐渭的《墨葡萄图》轴明显就是对自己才能得不到重用的牢骚的典型之作。而在清代的文人花鸟画中,八大山人的画作可谓怒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