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戏曲的创新和突破
如果把电视、通俗歌曲、轻音乐等新兴艺术门类比作那奔驰在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那么,“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艺术,经过几个世纪、数十代人的承传、衍变和发展所派生出来的诸多风格迥异的剧种,像同一家族中分支分房的弟兄,相互携手蹒跚在崎岖的羊肠小道之上、悬崖沟壑之间,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与观众日新月异的艺术审美追求相差越来越远,这大概是近二十年来戏曲艺术危机四伏的主要原因。
死守祖宗遗产,不再革故鼎新,亦有坐吃山空的时候。试想戏曲艺术三五年老一套,数十年老一套,观众腻歪了,不上你的门,不购你的票,靠谁来养活你?靠国家?国家总在喊“体制改革”,总在喊“脱钩断粮”;靠慈善家?不看戏饿不死人,搞“希望工程”、“助残助学”更得民心;靠微乎其微的那几个经济实力雄厚、又热衷于戏曲事业的社会贤达?电视剧、演唱会化缘的人又比戏曲工作者的脸皮厚一些,等你伸出手来的时候,人家早就拿走了。悲乎哉!莫非戏曲就只有死路一条么?不!若认真分析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我们的列祖列宗,艺术上继承与创新两不误,正因如此,戏曲才有着跨世纪、越朝代的生命力。谁敢说每个剧种一诞生就完整无缺、登峰造极?哪个剧种不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成长、不断完善?即便是被后人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一曲《浣纱记》,搬上舞台便轰动朝野,那也是因为它对中国戏曲数千年来的优秀舞台表演程式、数百年来的地方音乐全面总结的结果。即便如此,昆曲界的后人们还在不断加工、完善,不断地在祖宗遗留下来的基础上创新、突破,才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每个剧种都有自己区别于其它剧种的鲜明风格和特点,而且各有各的长处。今天,戏曲艺人们的艺术追求偏重于对祖先衣钵的继承和艺术质量的提高,而在创新和突破等方面,远不及我们的祖先。
从诸宫调中脱胎出元杂剧的四折一楔,再由四折一楔的杂剧样式中孕育出一本本数十出的明、清传奇,最后演变成今天的一戏数场。当年魏良辅对昆山水磨腔的整理、梁伯龙对《浣纱记》的改编,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变迁,戏曲先辈们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审美要求和欣赏习惯,高腔、弹腔、花部诸戏应运而生,才有了我国戏坛百花争艳的局面。正因为戏曲界的前辈们一心想的是观众,把衣食父母的好恶当成自己的最高艺术境界来追求,一个剧种才能在数十年、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受到观众爱戴,才能得以薪火相传。
今天,戏曲艺术陷入低谷,戏曲行业表演团体危机四伏、举步维艰,戏曲表演场所门庭冷落,戏曲艺术家们觉得伤感、觉得寂寞,怨的怨新兴姊妹艺术是洪水猛兽,冲击得太厉害,怪的怪主管领导重视不够,恨的恨国家投入太少,还有些人说是单位体制不活等等。在自己身上找症结的可不太多,呜呼哉!长此下去,这戏曲艺术还真有消亡的危险。
在整个戏曲事业出现的危机面前,悲观失望或者放任自流都是错误的,而钟爱戏曲艺术的人亦无须惊慌失措,戏曲这一古老的舞台表演艺术,有其顽强而又独特的生命力。仔细回顾、分析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过程,就不难从祖先身上找到我们今天摆脱困境、再度振兴戏曲艺术的灵丹妙药――创新和突破。中国戏曲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创新史和突破史。创新维系发展,突破则是人类的自我挑战。体育竞赛因有刷新纪录的欣慰,使观众对机械的重复动作保持永不丢失的浓厚兴趣,因为有突破的渴望使竞技者和观看者在希冀中等待,因此人类的体能竞技永不停息。戏曲艺术是较体育竞赛观赏性更强的专供人欣赏的艺术,别说今天还有无数的艺术家在为之努力,即使放任自流,让其自生自灭,肥沃的观众土壤亦能使其在数个世纪内不至凋谢。几度兴衰的昆剧不是已经证实了这一推断么?前辈艺人在艺术实践中,之所以能够让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欣赏习惯、不同审美追求及不同历史背景的观众都能接受,主要原因就是戏曲前辈们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利用创新和突破的方式来维持和促进戏曲艺术的延续和发展。然而有不少的戏曲艺术家却看不到左右戏曲兴衰的关键之所在,在“继承传统”和“保护传统”的口号下闭关自守,紧捂师传衣钵,精心清洁门户,反对横向借鉴,拒绝接受新的东西,谨遵师训,不敢对自身所从事的戏曲艺术有所补充和发展,使自己从事的戏曲艺术停留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拉开了与时代的距离,这是导致戏曲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危机出现以后,这些艺术家们不积极寻求补救的办法,只是摇头叹息,谓之“戏曲完矣!”另方面又为自己开脱责任,说什么“一种艺术形式的消亡是历史的客观规律,当这一艺术门类消亡以后,又会有新的艺术门类脱颖而出,取而代之”云云。却不知戏曲是集欣赏、娱乐、教化等多个社会功能和唱、做、念、打等多门表演技巧于一体的综合型艺术,是任何单一的艺术门类所不能替代的。从她形成的那天起,经历了多少个时代的变迁,封建时代的风风雨雨没有让其衰落,反而不断发展、完善。而处在今天优越的社会制度中,面对危机,如果不想尽办法、竭尽全力去振兴她,让她消亡在我们这个时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