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命题的几点思考
科学高效命题 发挥德育功能 ——关于思想品德命题的几点思考 主要内容 ●试题分析及特点 ●命题思路及技巧 ●教学建议 内容之一:试题分析及特点 2013--2014年初中学业考试是思想品德与历史两学科合卷,全卷共100分,其中,思想品德占50分。试卷分两卷制,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思想品德有8小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思想品德有3个大题。试题考查的内容比例及各项指标均符合《枣庄市初中学业考试思想品德说明》,试题凸显基础,注重能力,题型相对稳定,实现了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过程中的超越,做到了学业考试与选拔考试的统一,达到了预定的目标要求,具有教好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 (一)试题分析 2013年思想品德试题双向细目表 (一)试题分析 2014年思想品德试题双向细目表 (二)试题特点 内容之二:命题思路及技巧 (二)命题技巧 技巧之一:把握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注意命题梯度 技巧之四:合理组织选项和答案 技巧之四:合理组织选项和答案 内容之三:教学建议 * * 21分 1(12分) 1(5分) 2 (4分) 九年级 14分 1(10分) 2 (4分) 八年级 7分 1 (5分) 1 (2分) 七年级 8分 1(2分) 3(6分) 时政 总分 (50分) 探究实践(14分) 情景分析(10分) 价值判断(10分) 选择题(16分) 19分 (3)(6分) 1(4分) 1(5分) 2 (4分) 九年级 15分 (2)(6分) 1(5分) 2 (4分) 八年级 7分 1 (5分) 1 (2分) 七年级 9分 (1)(3分) 3(6分) 时政 总分 (50分) 探究实践(15分) 情景分析(9分) 价值判断(10分) 选择题(16分) ●坚持价值导向,落实情感教学 ●关注社会热点,凸显时代特征 ●贴近学生实际,突出教学生活化 ●多元试题设计,实现教学开放性 ●图文并茂版面,激发思维积极性 (一)命题思路 ●领会考试说明,把握考试导向。比如:试题类型、比例、区分度、考试范围 ●研读近三年考试试题,把握考试重点,制定双向细目表 ●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把握考试热点,找准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 ●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了解学生的需求,把握生活主题 ●注重情感教育,体现德育性、思辨性、实践性、开放性 ●把握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注意命 题梯度 ●讲究选材的新、精、活 ●掌握试题的设问技巧 ●合理组织选项和答案 ●初中学业考试严格按照考试明说 规定的考试内容范围与比例 ●平时测验也应有自己的考试范 围,注意各单元的比例和知识的 覆盖面 技巧之二:讲究选材的新、精、活 所谓“新”,即命题要有强烈的时代性,反映时政热点,选材新奇,与时俱进。要能善于运用敏锐的政治眼光,捕捉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的热点信息,并能将其与教材知识点巧妙结合,使思想品德凸现知识化趋势。 技巧之二:讲究选材的新、精、活 所谓“精”,即选取材料的有效性、科学性。语言的表述要流畅、准确、简约,不玩文字游戏和绕口令,符合学生年龄的阅读特点,字数要符合阅读量要求;材料立意和观点要严谨、科学,无科学性错误。所选材料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 技巧之二:讲究选材的新、精、活 所谓“活”,即材料要灵活多样,体现生活气息。能以小见大,信息量丰富,注重创设问题情景,或文字、或表格、或图式、或漫画等。 科学高效合理选材 ●选择时政热点为体裁,突出试题的时代性 ●选择社会生活为体裁,突出试题的生活化 ●选择相关艺术为体裁,突出试题的情趣性 ●选择文学作品为体裁,突出试题的人文性 ●选择典型人物为体裁,突出试题的启迪性 ●选择漫画图表为体裁,突出试题的可读性 ●选择本土资源为载体,突出试题的亲切感 技巧之三:掌握试题的设问技巧 ●设问要有新颖性 ●设问与材料之间要有紧密性 ●设问要有渐进性 ●设问要有指向性 ●设问要有开放性 ●选项的组合严谨、科学,没有无效的信息 ●单选与组合单选的比例合理 ●选项设问应多元:这表明。。。这些举措。。告诉我们。。说法正确的是。。。是因为。。。 ●选项不能提供任何主观题答案上的暗示。 如:选项中“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在我国牢不可破” ,而在探究实践中又提出:请你谈谈我国各族人民之间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答案要符合教材的要求与考试范围 ●答案要与设问密切关联 ●答案要严谨、科学 ●答案要注重知识的整合 ●答案要符合品德教育的要求 ●答案要多元化,具有开放性 ●坚持价值导向,落实情感教学 ●关注社会热点,凸显时代特征 ●贴近学生实际,突出教学生活化 ●注重教学活动,实现教学开放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