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论语》中的“之”字用法
浅析《论语》中的“之”字用法
东风慕仙
关键词:《论语》 之 用法
摘 要:本文以《论语》一书为考察对象,探究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之”字的用法。据统计,“之”字在《论语》中出现599次,可分为动词,代词,助词,介词及兼语等五大类。其中,动词7例,所占比率为1.2%;代词280例,所占比率为46.7%;助词307例,所占比率为51.3%;介词有3例,所占比率为0.5%;兼语有2例,所占比率为0.3%。
传统的经典著作奠定了中国人的文化基础,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质与文化个性,承载并涵养着伟大的民族精神。《论语》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论语》的相关译注也颇为繁杂多样。《论语》距今年代久远,阅读难度大,首先会遇到语言文字的困难。为了准确解读《论语》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本文将选取《论语》中使用频率极大的“之”字加以分析,现将统计数据附以表格并一一阐述。
用法
动词
代词
助词
介词
兼语
出现次数
7
280
307
3
2
所占比例
1.2%
46.7%
51.3%
0.5%
0.3%
一、动词
这种用法是“之”字用法中唯一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用法,一般都认可其含义为“到”、“往”或“到......去”等在《常用文言虚词词典》中作为附类来讲解,对于其本意的探究也出现了一些分歧。如袁自远所写论文提出“《说文解字》:“之,出也。象辨过中,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之”本意是“出,生出,滋长””。根据我所翻查的多方资料来看,他的观点是错误的。我认为《论语》中的“之”字应为会意字,甲骨文从一从止,一表示起讫之地,即为起点,表示离此前往。而且就其字形来看应是由一横及人脚组成,其中一横表示起讫之地,字形形似人离开此地将要到某处。《尔雅释诂》解为“之,往也”也足以证明我的观点。在《论语》中“之”用作动词“往”“到”这一含义的例子共计7例,所占比率为1.2%。如:(1)“之一邦”(5.19)(2)虽之夷狄(13.19)(3)之三子者,不可(14.21)(4)子之武城(17.4)(5)未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17.5)(6)务民之义(13.19)
以上几例中(1)(2)(3)(4)例都可直接翻译为“往”“到”的含义,其中,(30例译为“孔子到孟孙、季孙、叔孙三人那里去报告,他们不同意讨伐。”而(5)例可译为“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何必到公山氏那里去呢!”在此出现了三个“之”字,第一个“之”字与前4例相同可直接翻译为“到”“往”,而后两个“之”字中根据译文含义看,后一个“之”字是用作动词的,可译为“往”“到”,前一个“之”字则应为宾语前置的标识。第(6)例相较不那么直接,整句话可译为“致力于让民众走向‘义’上”。其中“务”译为“致力于”,此处的“义”是一个抽象含义,从句意来看“之”有“到”“往”的含义。
二、代词
“之”本为动词“到”的意思,后逐渐在语言出现了指示代词“ZHI”后,因声音相同借用来表示指示代词,这种情况一律用作宾语,译为“这样,那样”。同时,由于上古汉语中没有真正第三人称代词,一般由代词“之”“其”来充当。通常情况下“之”作宾语,偶尔可用作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由于代词用法比例较大,为方便理解,在此分为“用作介词宾语”与“用作动词宾语”两大方面来整理,又以“用作动词宾语”这一方面为重点加以分析。
代 词
用作介词宾语
用作动词宾语
双宾语
“如之何”结构
否定词+“之”+动词
6
237
12
16
9
(一)用作介词宾语
这种情况较为稀少,我仅查出6例,可大致理解为“之”作介词的宾语,并与该介词组成介宾结构一起译出。例如:(1)“而必为之辞”(16.1)(2)“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11.7)
在此处代词“之所指代的内容虽然不同,但他们都是作介词“为”的宾语,“为之”组成介宾结构。其中(1)例较为难解,在这里本句直译为“却一定要另找借口的人”。前文“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是说“君子痛恨那些自己想那样做却一定要另找借口的人”。在这里,“之”代指“自己”,就是说如果此处“为”译为“替”,“辞”译为“托词,借口”之意,那么本句也可以这样理解:自己想那么做就一定要替自己那么做找个理由。而(2)例相对直接,直译为“季氏比周公富有,可是冉求还替他搜刮,增加他的财富”,在此,代词“之”作介词“为”的宾语,“为之”组成介宾结构,可语译为“替他”。
(二)用作动词宾语
“之”用作代词的比率较高,其中用作动词宾语这一项涵盖范围页比较广。此处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代人或代物
这种情况数量最多,共计237例,其中包括用于否定句中不前置的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水电站土建施工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物资设备管理程序.doc
- 水电站场内交通工程边坡排架搭设方案.doc
- 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水轮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采购、安装、调试施工组织设计.doc
- 水电站大坝垮塌事 件处置应急预案.doc
- 水电站工程发电洞压力钢管运输、安装方案.doc
- 水电站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规划.doc
- 水电站电气部分设计开题报告.doc
- 水电站电气设备安装监理细则.doc
- 水电站续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
- 水电站泥石流综合治理及场内交通工程施工招标技术文件.doc
- 实施指南(2025)《JB_T 12842-2016空调系统用辐射换热器》.pptx
- 实施指南(2025)《JB_T 12843 - 2016 离心式制冷剂压缩机解读》.pptx
- 实施指南(2025)《JB_T 12851-2016柴油机喷油泵 等压出油阀偶件》.pptx
- 实施指南(2025)《HJ 804-2016土壤 8种有效态元素的测定 二乙烯三胺五乙酸浸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pptx
- 实施指南(2025)《HJ600-2011水质梯恩梯、黑索今、地恩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pptx
- 实施指南(2025)《JB_T 6118 - 2016 沉降过滤离心机解析》.pptx
- 实施指南(2025)《HJ 811-2016水质 总硒的测定 3,3'-二氨基联苯胺分光光度法》.pptx
- 实施指南(2025)《HJ 814-2016水和土壤样品中钚的放射化学分析方法》.pptx
- 实施指南(2025)《HJ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pptx
- 实施指南(2025)《HJ605-2011 土壤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标准解读》.pptx
最近下载
- 自考本科《小学课堂教学案例评析》阶段测验及答案 (6).docx VIP
- 自考本科《小学课堂教学案例评析》阶段测验及答案.docx VIP
- 中国教育史配套习题及答案.doc VIP
- 奥沙利铂超敏反应全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pptx VIP
- 自考《小学课堂教学案例评析》阶段测验及答案(11篇).docx VIP
- 广东省深圳市2025年6月中考第三次适应性联合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VIP
- (新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 6课例分析 课件.pdf
- 自考《小学课堂教学案例评析》阶段测验及答案 (1).pdf VIP
- 7自考《小学课堂教学案例评析》阶段测验及答案.pdf VIP
- 《发展对象入党答辩》PPT模板.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