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川黔革 命根据地纪念馆情况调查.docVIP

湘鄂川黔革 命根据地纪念馆情况调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湘鄂川黔革 命根据地纪念馆情况调查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情况调查 成员:外国语学院日语二班:吴枫、学号:20104032020;廖秀芳、学号:20104032054;朱晓彤、学号:20104032066;英师四班:李源卿、学号:20104022060;英语七班:张宏江、学号:20104031051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保护革命文物、弘扬革命精神、进行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我们借助开展团会的时机对其中极个别具有代表性的纪念馆进行了实地考察、及相关资料的收集。 一、湘鄂川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简介 湘鄂川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已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景点。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城区解放路,距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30公里。1934年,为发展根据地,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率领红二、六军团发动湘西攻势,解放大庸(今张家界市永定区),在城内建立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开创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1935年,鉴于中央红军已经胜利到达陕北,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红二、六军团突围长征,途中改称红二面军,并胜利到达陕北。该馆为四合院建筑,东头是任弼时、贺龙、萧克旧居,南面是展览陈列厅,西头是湘鄂川黔省委礼堂旧址,北面是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各部门办公室旧址。 湘鄂川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建造背景 湘鄂川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参观原系民国7年(公元1918年)芬兰牧士建的天主堂,3栋共15间木结构平房,四周有砖墙环护。 1934年11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萧克、王震等领导下,一举解放大庸县城,于26日成立临时省委,12月1日在天主堂内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领导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31个县的反围剿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封建势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为缅怀先烈功绩,弘扬革命精神,中共张家界市永定区委和区政府于91年夏发动募捐修复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并新建纪念馆,于1993年12月26日落成开馆。 湘鄂川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建筑格式 纪念馆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 东头是三堵矮墙围着的一栋木平房,三间小屋曾住过任弼时、贺龙、萧克,黑漆桌上的桐油灯作证,一代英杰曾在这里彻夜运筹。 西头是可容纳200余人的省委礼堂,当时省委扩大会和省直各部门的会议均在此召开,现已辟为将军馆,166位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留下英雄足迹的新中国将帅的照片挂满墙壁。 纪念馆大门左右,一字排开11间办公室,当年3大机关13个直属部门均在此办公。庭院正中是根据我国著名雕塑家潘鹤的作品《艰苦岁月》凿制而成的一尊双人石像,小红军抱着高过头顶的步枪,依偎在横吹短笛的老红军膝头,似在入神地倾听。雕像后面是纪念馆主楼,内设三个展室,陈列着223幅大型图片和100多件革命文物,再现了根据地的光辉斗争史,反映了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和高尚情操。萧克将军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湘鄂川革命根据地形成过程 1、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初创 1931年11月,由于王明“左”倾路线错误和敌人的大举进攻,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全部丧失,红三军在湘鄂西中央分局夏曦、贺龙、关向应的领导下不得不转战鄂川边。    12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听湖北咸丰大村召开会议,决定“创建湘鄂川黔边新苏区”。此后,红三军在湘鄂川黔边转战,寻找立足点。    1934年5月,红三军西渡乌江,进入贵州。6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贵州沿河枫香溪召开会议,决定在黔东创建根据地。7月21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黔东根据地的建立,为红二、六军团会师和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全面形成 1934年10月,红六军团经过艰苦转战,进入黔东,24日,与红三军在印江木黄胜利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两军团联合行动,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统一指挥。红二、六军团会师后,为了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与建立湘鄂川黔边根据地,决定发动湘西攻势。    1934年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从四川南腰出发,向湘西挺进。 11月7日,攻克永顺县城,湘敌何键急令湘西军阀陈渠珍派兵堵剿,陈纠集三个旅,约一万人的兵力向永顺扑来。红军决定采取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作战方针,主动放弃永顺县城,退至城北90里的十万坪地区设伏。 16日黄昏,尾追之敌进入伏击圈,我军奋起痛击,歼、俘敌3000余人。我军乘胜追击,24日占领大庸、桑植。 12月7日,进击沅陵,17日包围常德,攻下桃源。    由于湘西攻势的胜利,促进了新区工作的发展,红二、六军团控制了永顺、大庸、桑植的大部和龙山、保靖、桃源、慈利、常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