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借助经典的一点实践和感受.docVIP

新闻写作借助经典的一点实践和感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写作借助经典的一点实践和感受   作为纸媒记者,文字是我们赖以传播信息的物质载体,这样,就要求我们的文字表达在恪守新闻真实的前提下,不断借鉴前贤的技巧,以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我是学语言文字出身的,一直对语言和文字有着特别的感情。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是一座极其丰赡的宝库,供职新闻界以来,我从文学名著里汲取了不少表达元素,乃至技巧,深感受益匪浅。      从历史文本中借鉴“多角度细节描写”      在一个新闻事件中,多角度的细节描写可以达到再现人物性格,表现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目的。由于新闻作品在具备史料价值这个点上具有历史学的特点,因此,适当借鉴史学作品可以丰富新闻表达的手段。   《史记》和《汉书》既是史学作品,又是文学作品,它们对于历史系的学生是必读书,对中文系的学生而言也是必读书。在司马迁的笔下,刘邦和项羽两个人的性格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但司马迁并不是用总结概括性语言直接表述,而是通过大量细节描写刻画出了刘邦的下流奸诈和项羽的鲁莽狷急。   刘邦被项羽追杀,他乘马车逃跑,为了减轻载重量使马跑得快一点,刘邦几次将他儿子和女儿――也就是后来的孝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推下车,都被手下人救起来,司马迁写他这种行为是“如是者三”。还有一次刘邦他爹被项羽抓住了,要他投降,否则要把刘老太公杀了煮成带汁的肉吃,刘邦非但不救,反而修书一封给项羽说,我俩是拜把子兄弟,我爹就是你爹,如果你要杀你爹,还要煮了他,“则幸分一杯羹”。羹是什么?王力先生说是带汁的肉,不是今天说的汤。刘邦把项羽气得没脾气,而项羽又无耻不过刘邦,只好放了刘老太公。   项羽则不然,在著名的鸿门宴,他原本有许多机会将刘邦杀了,结果是妇人之仁使他犹豫不决,最后让刘邦、樊哙一伙顺顺当当地溜了。他的谋士范增气得顿足说:“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垓下之败,项羽只剩下他的坐骑骓和美丽的女人虞姬,有渔父愿意渡他过乌江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他却说:“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吾有何面目见之?”遂自刎。从某种意义上说,刘邦是流氓之奸,项羽是君子之仁。   《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分别记述了项羽和刘邦见到秦始皇时说的话语,项羽说的是:“彼可取而代也。”刘邦说的是:“嗟呼!大丈夫当如是也。”两个草莽英雄看到同一个人的不同话语,清楚地再现了两人的不同性格。项羽说这句话时,其叔父项渠在侧,赶紧用手捂住项羽的嘴说:“毋妄言,族矣。”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里有一段记载楚汉两军交战时的气候描写:“是时大风自西北起,折木发屋,扬沙石,杳冥昼晦。”大风、折木、发屋、扬沙石、杳冥昼晦这些词都可以直接用在今天的新闻报导中,只不过要用在刮大风,有风灾的时间和空间。   几年前,我参加全国“两会”的报道。有一年3月15日全国政协会议闭幕那天,领导要求我们写一个特写,把大会的成果和代表的心情表达出来,还要求写得活泼一点儿,正好那天北京是少有的晴空万里,我想了李白的《宫中行乐词》之七的头两句“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既写景,又抒情,是实写,又是比兴,一下子就把稿子的风格锁定了。适当运用一些古典诗词会使稿子增色不少。   有名的古希腊特洛亚战争是因为一个绝美的女人――海伦而引起的。   但是在史诗《伊利亚特》第三卷里,并没有具体的文字描写海伦是如何美艳,只是借几个长老在斯开埃城门上见到海伦以后说的一段话来间接描写海伦的惊艳:“特洛亚人和阿开奥斯人为这样一个妇人,长期遭受苦难,无可抱怨。看起来她很像永生的女神。不过尽管她如此美丽,还是让她坐船离开,不要成为我们和后代的祸害。”美丽竟然成了祸害,这是何等的美啊!作者不直接写美而读者感到绝美。同书第六卷写阿卡马斯被埃阿斯所杀,是这样表述的:“那支枪直刺到前额,尖锋穿过头骨,于是黑暗笼罩住阿卡马斯的眼睛。”不直接写死亡,而读者形象地感觉到了死亡,很传神。   我在2005年报道云南凤庆县公安局缉毒警察吴光林牺牲就用这句作为通讯开篇句子,当时用这句诗还有一个暗示的原因,中宣部和公安部不许报道吴光林是被毒贩一枪爆头――击中人中部位――打死的,说“怕长敌人之气,灭自己威风”,而且不许说被击中身体部位,只能笼统说“中弹”,我为了暗示他是击中头部而死,采用这个诗句。   多读书掌握一些典故,在合适的地方适当用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生动形象效果,尤其是用在标题制作上。《汉书?霍光传》讲述了一个“谬奖”也就是奖励失当的故事:“客有过主人者,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熄。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此后,“曲突徙薪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