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友人挥笔 纪昀落款
纪昀(1724-1805年),字晓岚,晚号石云、观奕道人等。河北献县人。乾隆十二年(1747年)解元,十九年(1754年)成进士,历官贵州都匀府知府、《四库全书》总纂官、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尤以总纂《四库全书》和著《阅微草堂笔记》享誉当时,名于后世。
纪昀天资超迈,学问淹通,诗文雅正,为乾嘉时文坛之领袖。但纵观其传世书法作品,却书风各不相同,非出一手,但又非出于后来者伪造,扑朔迷离,其惑难解。《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1)即载有纪氏所书对联一幅,编者认为:“写得气韵生动,上下呼应,观之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件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佳作。”《纪晓岚文集》(2)亦刊有纪氏对联一幅,与前者相校,书风不一。不知此二书的编者均将其定为纪氏墨迹的依据是什么?或为其上有署款“河间纪昀”吧。今河北省博物馆藏有纪昀款的书法作品凡6件,它们流传有绪,与以往所发表的纪氏书法作品相比,堪称佳构,应是可信的“纪昀墨迹”。于此作一介绍,并据管见所及,略加论述,谬误之处,希读者指教。
1、行书《诗品一则》轴,绢本,纵192cm、横61cm。文曰:“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返气,处得以狂。天风涌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署款“诗品一则,书为……,纪昀。”(图一)来源是1953年冀南行署拨交。
2、行书《节录新安古记》横,纸本,纵61cm、横130cm。文曰:“春之日,百花流莺,笑语满谷,迭相为主,待人为宾。夏之日,清风入林,徘徊不散,流泉娱客,亦奏雅音。秋之日,霜清气隶,万象澄空,亭中一望,超然天外。冬之日,木落天迥,遥山入户,可爱之景,照于阳坡。”署款:“节录新安古记,河间纪昀”。(图二)原为北京下斜街畿辅先哲祠所藏。此书法师二王,又得赵孟笔意,行笔娴熟,圆润流畅,气韵相贯,不失规度,颇具临池之功,但不免有“甜熟”之病。
3、行书《青翠叠石记》轴,绢本,纵184cm、横83cm。文曰:“米襄阳曾得一青翠叠石,旁有平嵌处可试墨。其上特出一峰,高尺余。峰顶复平嵌,如浓云四垂,下覆砚上。以水泽顶,宛如乳窦霏珠滴于砚心,津润若沃”。署款:“书奉信司农大人雅鉴,河间纪昀。”(图三)原为北京下斜街畿辅先哲祠所藏。此轴书法师米而融唐人笔意,用墨厚重,结体的长短大小、偃仰疏密,一任自然,颇有神采。
4、行书《王母宴记》轴,绢本,纵121cm、横57cm。文曰:“王母乘凤辇而来,玉帐高会。进万岁冰桃,千年碧藕,洄渊红花,山甜雪,流素莲,阴岐黑枣、青花、白橘。”署款“春园花大人正,河间弟纪昀”。(图四)原为北京下斜街畿辅先哲祠所藏。此轴书法师二王,又深得董其昌笔意,用笔挺健,结体来在整,内敛外纵,颇有书卷秀逸之风采。
5、行书七言联,纸本,纵154cm、横38cm。释文:“奎壁光华文藻丽,岱嵩品望玉峰清”。署款:“书奉仰亭老公祖大人雅鉴,旧治北纪昀。”(图五)原为北京下斜街畿辅先哲祠所藏。此联书法得力于赵孟,用笔圆润洒脱,结字舒展,给人以秀丽俊雅之感。
6、行书七言联,纸本,纵128cm、横30cm。释文:“虚竹幽兰生静契,和风朗日惬天怀。”署款“如轩老大人雅鉴,河间弟纪昀”。(图六)原为北京下斜街畿辅先哲祠所藏。此联书法具颜真卿影响,浓墨重笔,锋芒内含,结体端庄,雍容闲雅。
第一件作品,即行书《诗品一则》轴的左侧不知何故被剪裁,故署款不全,尤为“纪昀”二字乃为剪裱所添。若伪造,其破绽过于明显。其来源乃冀南行署在革命战争中搜集的,原收藏者兰不出河北一带。观其书风、纸墨等,时代与纪氏所生活的清乾嘉年间大致相吻,故此作品并非伪造。
后5件作品均为原北京畿辅先哲祠所藏。该祠系张之洞与河北籍同僚于光绪五年(1879年)在北京下斜街创建的。因为河北乃畿辅之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尤为明清二代,文臣武将、通才硕士辈出,彪炳史册。张之洞系河北南皮人,为了祭祀畿辅的先哲,垂范后人,同时也收集珍藏先哲们的墨宝及相关文物,故而建祠。1953年,河北省博物馆成立,接收了畿辅先哲祠所藏的文物,这5件即在其中。它们书法艺术水平较高,但各有师承关系,用笔、结构亦有区别,春兰秋菊,各具千秋,绝非个人书法风格的演变所致。换言之,即非纪氏亲笔所书。清?赵慎轸(3)《榆巢杂识》卷上云:“河间师,博洽淹通,今世之刘原父、郑渔仲也。独不善书。即以书求者,亦不应。尝见斋中砚师匣,镌二诗于上云:‘笔札匆匆总似忙,晦翁原自笑钟王。老夫今已头如雪,恕我涂鸦亦未妨。虽云老眼尚无花,其奈疏慵日有加。寄语清河张彦远,此翁原不入书家’”。
谢稚柳《北行所见书画琐记》亦云:“纪昀试帖诗手稿一卷,诗共十一首,其中有和御制诗,后附一启云:‘请为托相好代书。’诗稿作小楷,稚拙之至,与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