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泌尿系统总论10年.ppt

泌尿系统总论10年.ppt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泌尿系统总论10年

泌尿系统总论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 江磊 讲授目的和要求 1.掌握常用的肾脏疾病检查 2.熟悉肾脏生理功能及常见的症状和肾脏病诊断,防治原则 3.了解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肾脏的结构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及有关的血管及神经组成。 肾脏 微结构 肾脏生理功能 一、生成和排泄尿液,排泄代谢废物; 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三、内分泌功能。 通过以上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恒定。 一、生成和排泄尿液,排泄代谢废物(肾小球滤过功能): 含氮类废物如尿素、肌酐等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部分有机酸如马尿酸、苯甲酸、各种胺类、尿酸等,一部分经肾小球滤过,但主要由肾小管分泌排出。 影响肾小球滤过率(GFR)因素:4大点 ①有效滤过压,与血压有关; ②滤过面积(1.5m2)与肾单位数有关; ③膜通透性:与膜的结构及所带电荷有关; ④肾血流量:与肾内微循环有关。 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 近端肾小管主要负责滤过液的重吸收,滤过的葡萄糖、氨基酸100%被重吸收,碳酸氢根离子90%被重吸收,水、氯化钠约70%被重吸收。氢离子的分泌与碳酸氢根重吸收密切相关,主要在近端肾小管进行。 髓袢也重吸收水和各种电解质,但各段对水和氯化钠的重吸收不成比例。直小血管与髓袢走向平行,通过逆流交换机制,使髓质到皮质形成由高到低的渗透梯度,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调节尿液浓缩稀释状态。 远曲小管,特别是集合管是尿液最终成分的主要调节场所。约10%的钠离子在此处重吸收。氨离子的分泌主要发生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尿中的钾离子主要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 肾脏排泄功能小结: 在内环境改变的情况下,肾脏通过巨大滤过膜、血流量的改变,各段肾小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来改变尿的量、性质、渗透压、电解质含量、酸碱度及各种代谢产物的量来维持肾脏功能的恒定,一旦调节功能受损就产生肾脏病变。 三、内分泌功能: 分泌的激素可分为血管活性激素和非血管活性激素 1、分泌肾素:肾素绝大部分由近球旁器产生,肾素是一种酶,在它的作用下,从肝分泌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及血管紧张素Ⅲ;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还可降解缓激肽。 RAS是肾内的升压系统。 2、前列腺素族:前列腺素族对肾脏功能的影响主要为①影响血管平滑肌及系膜细胞功能:由系膜细胞合成及释放的PGE2、PGI2可对抗由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及血管加压素所诱致的系膜细胞收缩作用;②影响水、钠代谢: PGE2可抑制Na+在集合管的重吸收,使排钠增加;还能抑制细胞对抗利尿激素的反应,参与尿液浓缩稀释过程。 →BP下降 3、激肽类系统:肾乳头部是血管舒缓素-激肽系统(KKS)-肾内降压系统的主要作用部位,其结果为扩张肾脏血管,促使水、钠排泄。 4、红细胞生成素(EPO):红细胞生成激素由肾脏产生,可促使骨髓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分化成熟为红细胞。 5、1,25(OH)2D3:肾脏有1α羟化酶,可将25-羟维生素D3转变为高度活性的1,25(OH)2D3。 1,25(OH)2D3可促进Ca2+重吸收,维持骨骼发育和矿化。甲状旁腺素与1,25(OH)2D3交互作用以维持Ca2+代谢的平衡,甲状旁腺素可刺激肾1α羟化酶的活力, 1,25(OH)2D3可抑制甲状旁腺素的合成。 二、尿常规: 为诊断肾脏疾病的主要依据。 (一)蛋白尿:定义 若每日蛋白量持续超过150mg或尿蛋白/肌酐比率200mg/g,尿蛋白定性阳性称为蛋白尿。如3.5g/d或50mg/kg·d(小儿100 mg/kg·d)或尿蛋白/肌酐比率﹥3.5称重度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24h尿白蛋白排泄 30~300mg。 蛋白尿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蛋白尿见于:①体位性(直立性)蛋白尿:可在2~5%的青年中出现,保持直立或脊柱前凸时发生机会较多,可能与淤血有关,平卧可使蛋白尿减轻或消失,尿蛋白总量一般不超过1g/d。②功能性蛋白尿:包括运动、发热、过冷、过热、交感神经兴奋等因素引起的蛋白尿,诱因去除后可消失。 0.5g/d 病理性蛋白尿按发生机制分为下列三类: 1、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膜分子屏障和(或)电荷屏障损害所致。如滤过膜损害较轻,仅电荷屏障损害则蛋白尿以中分子的白蛋白为主(选择性蛋白尿);若滤过膜损害较重,则球蛋白及其它大分子蛋白漏出也增多(非选择性蛋白尿) 。特点:蛋白尿量大,24小时超过2g;以中大分子蛋白为主。 肾小球性蛋白尿 【临床意义】 见于各类原发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