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经椎旁肌入路.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椎旁肌入路

经椎旁肌入路治疗 胸腰段椎体骨折 张贵林 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 概述 胸腰段椎体骨折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 简单的骨折病例,经肌间隙入路直达螺钉入点的手术方案 保留多裂肌的起止点,可以尽早地进行功能锻炼,提高了临床疗效 材料和方法 2005年6月至2006年8月,共62例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段椎体骨折 男4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5.2岁(范围:21-58岁) T12骨折21例,L1骨折24例,L2骨折17例 压缩型骨折15例,余下的47例均为后柱完整的爆裂型骨折。 材料和方法 入选标准: 胸腰段椎体骨折 骨折类型应为压缩型骨折,或没有后柱损伤的爆裂型骨折,并且椎管占位小于1/3 没有任何神经损伤表现,Frankel分级为E级 新鲜骨折,手术时间在伤后2周内 材料和方法 排除标准: 中上胸椎骨折( T10以上 )和腰椎骨折 ( L2以下 ) 伴有三柱损伤的骨折类型:骨折脱位,带有后柱损伤的爆裂型骨折,Chance骨折等 任何须行后路减压的骨折,或椎管占位超过1/3,占位骨折块无法自行吸收 陈旧骨折,超过伤后2周,单纯后路撑开无法复位满意 材料和方法 1. 取样方法:随机选取34例患者接受经多裂肌外侧入路的手术方法治疗,其余28例患者则被采用传统的后正中入路治疗。 2. 手术方法:切开直至胸背筋膜层,沿棘突旁开约1cm处向下可触及椎体的横突及小关节突,遂于此处左右依次用组织剪将胸背肌膜(或下方移行的腰背筋膜)纵形剪开,既而可显露位于浅层的竖脊肌群。于竖脊肌最内侧的第1,2条肌腱之间用组织剪作纵向顿性分离,分离开的间隙实际即为内侧的多裂肌与外侧的最长肌之间的肌间隙,接着用手指可探及深方的横突和小关节突。位置明确后,植入椎弓根螺钉由于术后不必再放置引流管,第二天即可鼓励患者佩带支具下床行走,早期适当进行功能锻炼。 3. 统计学方法:本资料在SPSS13.0统计软件包上计算,计算方法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 结 果 近期疗效:对上述62例患者,在术后住院期间就进行即刻疗效观察,将34例采用本手术方法治疗的病例与剩余的28例接受传统方法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通过分析. 结 果 结 果 本手术与传统手术在手术时间花费上差异不大( P0.05 ),但在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以及VAS评分等都具有显著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020.05 ) 由于经椎旁肌入路保留了多裂肌的完整性,可以使患者早期卧床时能够自如地作侧身运动 讨 论 一、经椎旁肌入路的适应证 经椎旁肌入路的手术方案最初由Wiltse提出的,推荐治疗极外侧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讨 论 一、经椎旁肌入路的适应证 本入路直达椎弓根螺钉入点,便于直接完成内固定的操作,故适用于简单的胸腰段骨折病例,如压缩型骨折,仅前、中柱损伤的爆裂型骨折,椎管占位1/3且无神经损伤的表现者。 讨 论 二、经椎旁肌入路的技术特点。 局部解剖知识。胸椎椎旁肌分为浅层和深层,浅层包括斜方肌和大、小菱形肌,深层又分为浅、中、深三层,浅层包括棘肌、最长肌和髂肋肌等,中层为半棘肌,深层为多裂肌和回旋肌。腰椎椎旁肌也分为浅层和深层,浅层即为竖棘肌,包括最内侧的棘肌,中间为最长肌,最外侧为髂肋肌。腰椎深层包括多裂肌和回旋肌等,前者发自骶骨后面,并节段性止于起点以上2至4个棘突,是腰部最发达的肌肉。 胸腰段属于胸椎与腰椎移行的部位,故解剖与腰椎更接近 讨 论 胸椎 讨 论 腰椎 讨 论 将胸背筋膜沿棘突两侧纵形切开后,即可见纵形排列的最长肌肌腱和位于内侧的多裂肌。通常沿最内侧排列的第1、2条肌腱之间向深方分离,经肌间隙向深方分离达关节突后,进行椎弓根螺钉的植入 内固定器械要尽量便于操作,选用“U”形的顶端锁定设计,椎弓根螺钉的锁紧螺母也应选择内锁紧设计 讨 论 讨 论 讨 论 讨 论 三、经多裂肌外侧入路的优点 显露过程在肌间完成,保留椎旁肌肉的起止点,不影响患者术后的背部肌肉功能,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准确的肌间分离可以保证是在无血管的界面间进行的,这样能够显著减少术中的出血量 术毕由于椎旁肌肉可自行靠拢关闭潜在的腔隙,所以无需放置引流管 保留了多裂肌的完整性,可以使患者在术后早期卧床时能够自如地作侧身运动 最后,肌间隙入路也符合现在倡导的微创手术的理念相比传统手术,能够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 JST Hosp, 4th Clin College, PKU 术后早期疗效对比 项目 常规 本手术 平均手术时间 65±18.6分钟 63±16.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