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药事管理
24
马晓微
17
2
药 事 管 理 学
第八章 药品上市后监督管理
浙江大学 马晓微
3
第八章 药品上市后监督管理
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
第二节 药品质量公告与药品淘汰
4
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
一、定义、概念与分类
二、报告和监测目的意义
三、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四、报告和监测系统
五、报告与处置
六、评价与控制
5
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一、定义、概念与分类
[药品不良反应]
指合格药品
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
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6
一、定义、概念与分类
何谓正常用药情况——
病人合作、未滥用药物、未使用假药劣药、药品检验质量合格,应用的治疗方法恰当,给药剂量符合标准。(但不包括个体生物利用度的差异)
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性质——
不属于医疗事故、用药不当、药品质量事故
不属于制售假药劣药
不作为医疗纠纷、诉讼和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
作为加强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
7
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一、定义、概念与分类
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 (方法之一)——
已知的不良反应
药物副作用与毒性反应
未知的不良反应
不可预知的特异高敏性反应
致畸、致突变、致癌等反应
8
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一、定义、概念与分类
不良反应的类别(方法之二)——
A型不良反应
B型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型
迟现型不良反应
致畸、致突变反应
致癌、药物依赖性反应
???
12
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一、定义、概念与分类
—— 常见药品毒性反应 ——
胃肠道: 恶心、呕吐、胃痛
中枢神经系统:头痛、眩晕、失眠、
耳鸣、耳聋
造血系统: 再障、颗粒血细胞减少
肝肾系统: 肝肿大、肝痛、黄疸、
肝肾功能衰竭、血尿、蛋白尿
心血管系统: 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肌、
心包和瓣膜、心外血管损害
13
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一、定义、概念与分类
临床药理学与毒理学方法分类 ——
(3)过敏反应(常见)
全身性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
心血管系统等
多系统多器官反应
皮肤过敏反应: 药疹、剥膜性皮炎
皮肤红斑、
光敏感性皮炎
14
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一、定义、概念与分类
临床药理学与毒理学方法分类 ——
(4)药物依赖性毒性
(5)致突变、致畸、致癌毒性
(6)其他毒性
人体菌群失调
真菌等二重感染
15
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一、定义、概念与分类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 1) 导致死亡; 2) 危及生命; 3) 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4) 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 5) 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 6) 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16
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一、定义、概念与分类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药品群体不良事件』——
是指同一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区域内,对一定数量人群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或者威胁,需要予以紧急处置的事件。
17
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
二、报告与监测目的意义
加强药品上市后监管
加强信息交流
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
减少危害频率与危害程度
保障人类用药安全
18
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二、监测的目的意义
20世纪的药物“灾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