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药物治疗(了解) 对顽固而严重的高脂血症,必须给予药物治疗,各种药物均有一定的副作用,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但药物治疗期间仍应坚持饮食治疗。 常用的降血脂药物有: 1、苯氧芳酸类:主要降TG,作用强,起效快。 2、他丁类(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如洛伐他丁、辛伐他丁等。主要降Ch。 3、多不饱和FA类:如月见草油,海鱼油等。降低血粘度、降低血脂。作用比较温和。 4、藻酸双酯钠( PPS ):可降低血粘度、降低血脂,升高HDL的作用。主要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我院研制的获国家发明专利的抗糖尿病、降血脂药物: “糖脂康”(复方螺旋藻片) AS可始发于胎儿,对儿童的高脂血症要高度重视 在儿童高脂血症管理中: 血清TC 最佳值 <4.4mmol/L 临界值 4.4~5.1mmol/L 高 值 ≥5.2mmol/L 血清LDL-C 最佳值 <2.8mmol/L 临界值 2.8~3.3mmol/L 高 值 ≥3.3mmol/L 三、儿童高脂蛋白血症的监测 (一)血脂水平 (二)监测方法(自学) 结合我国国情,在中等以上城市,预防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病的发生,应该考虑从儿童时代开始,“从娃娃抓起”。 血浆脂蛋白和脂质测定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常规测定项目. 其临床意义主要是: 早期发现与诊断高脂蛋白血症,协助诊断AS症,评价AS,疾患如冠心病和脑梗塞等危险度,监测评价饮食与药物治疗效果等. 第七节 脂蛋白和脂质测定 方法学评价 第七节 脂蛋白和脂质测定 方法学评价 血浆脂蛋白和脂质测定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常规测定项目. 其临床意义主要是: 1)早期发现与诊断高脂蛋白血症 2)协助诊断AS症,评价AS疾患(如冠心病和脑梗塞等)危险度 3)监测评价饮食与药物治疗效果。 血清中胆固醇包括EC占70%,FC占30%。 测定方法分为两大类: 化学法、酶法。 目前常规应用酶法测定。 (二)总胆固醇测定 一、血浆脂质测定 (一)总脂质测定(自学) 总胆固醇酶法原理 过氧化物酶 (POD ) (Trinder反应) 评价: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线性范围宽 ,适于自动化分析。是总胆固醇测定的推荐方法。 缺点:表面活性剂可干扰酶的作用;胆红素、维生素C等在高浓度时也有干扰。 参考范围: P84 成人:2.8~5.2mmolg/L; 儿童:4.4 mmolg /L (二)甘油三酯测定 血清TG测定方法可分为: 化学法 酶法 目前一般应用酶法测定。 基本操作: 1、化学测定法(了解) 1、抽提:异丙醇提取,以去除磷脂等干扰物,纯化TG。 2、皂化: KOH皂化,TG水解生成甘油 3、氧化:过碘酸将甘油氧化成甲醛和甲酸 4、显色:甲醛的定量,2种方法: ①甲醛与变色酸在硫酸溶液中加热生成紫色化合物 ②甲醛与乙酰丙酮在铵离子存在下生成黄色的 二乙酰二氢二甲基吡啶 2、酶法 用酶直接催化TG水解生成甘油;用酶反应测定甘油;换算出TG含量。常用甘油磷酸氧化酶(GPO)法。 原理 方法学评价 简速、微量、精密度高,反应特异,线性范围宽。使用中应避免VC等还原性物质的干扰。 参考范围 : 成人1.7mmolg/L 血清中TG的化学组成并不单一,准确求其分子量较为困难。因标准不同,测定结果存在差异。 (二) 电泳法(electrophoresis method) ·依据脂蛋白分子表面电荷数和大小而分离 使用不同的支持介质,各有其优缺点,目前普遍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其优点是: 凝胶透明,电渗弱,吸附作用微 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 若需要同时测定脂蛋白分子量,可选择PAGE ·脂蛋白染色所用染料均为亲脂性,作用于TG或胆固醇酯 ·电泳法有效,但较难实施标准化。仅适于定性或半定量测定。 AS主要特征: 1)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2)血脂(Ch、TG)在粥样斑块内沉积,最终导致血管壁呈纤维化增厚、狭窄,使某些脏器(尤其是心、脑)供血不足而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AS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其中血浆脂蛋白(脂类)代谢紊乱是重要环节。 引起脂蛋白代谢紊乱的因素繁多,凡促进动脉管壁内Ch内流和沉积的因素,均是致AS因素;凡促进Ch从管壁内向外运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XEEPIA 001-2023 重点行业企业项目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pdf VIP
- 2025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新教材).pdf
- 海燕出版社六年度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案.pdf VIP
- TCWEC29-2021水利水电工程清污机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OCR).pdf VIP
- 第8课《回忆鲁迅先生》课件 (共45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初中美术折纸教学课件.ppt VIP
- 爱护公物,从我做起 主题班会课件(共30张PPT).pptx VIP
- 第二单元 单元复习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ppt VIP
- 2025年广东高职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VIP
- 小马宝莉英文第四季台词S04E18 Maud Pie.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