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故事(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巴故事(三)

东巴故事(三)   知天晓地的神人媒介   在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前的漫长岁月中,东巴先生被斥为“牛鬼蛇神”,封建社会的“残渣余孽”,但又听老人悄悄地讲他们是通晓天地人间鬼神万事的异人奇人,于是在惊奇敬畏中就增加了一些狐疑和好奇,但在“大破四旧”的革命口号叫得人心惶惶的日子里,终究也没有想到要去探一探这些奇人的奥秘。   东巴是民众对纳西族东巴教祭司的称呼,东巴自己则称“本”或“本波”,“本”有咏诵、吟诵之意。“东巴”一词的词源可能是藏文的ston-pa,意为“智者”、“上师”、“大师”。纳西族东部方言区则多称为“达巴”。从东巴经所记载的神话、史诗中看,东巴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在古代是很高的,他们是神人媒介,是部落酋长的军师参谋。在人们的心目中,他们知天晓地,善测祸福,能镇鬼驱邪,求吉祛灾,是非同寻常的灵异之人。因此,东巴教中有许多被神化了的“神明东巴”。到后来,随着纳西族社会不断受到外来政治体制、文化和宗教的影响,纳西族上层统治者对各种文化取舍态度的转变等因素,东巴的政治地位日趋衰落,参预政事者日益减少,只是在劳作之余为人祝吉祈福,请神送鬼,占卜治病。他们平时从事耕稼樵牧,是不脱产的农牧民,只是在受人所请时才举行法事,略得实物或现金报酬,但家庭收入主要是靠他们与家人身体力行的生产劳动。      走村串寨寻找东巴   我与东巴的交往有两个途径,一是走村串寨寻访那些不脱农人生产生活的东巴,二是经常走访那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聘在位于丽江玉泉公园的东巴文化研究所和县博物馆帮助学者识读经典,讲解仪式的东巴。   我在20世纪80年代初读大学期间,开始与丽江的一些东巴有来往,1983年我去德国与科隆(Koeln)大学印度语言文化学系主任雅纳特教授进行关于纳西语言文献的合作研究,一去4年。   1988年回国后不久,即正式开始走向山野村寨走访东巴,既以学人的眼光探视这些神秘的东巴老人,同时也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去重新学习这本民族的古典文化,以一个普通纳西人的心怀去感受和触摸这一块我过去相当陌生的宗教领域。   1989年3月,我同丽江县民族语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和学才结伴,去他家乡塔城依陇山区进行田野调查。   塔城乡位于丽江县城西北部,离县城145公里,是纳西族最早的居住区之一。它在中国西南史上声名炫赫。隋朝时,南征云南土著首领爨?D的将领史万岁在塔城塔扎村建了横跨金沙江的铁索桥,史称“万里长江第一桥”,公元七世纪,强悍的吐蕃将其势力延伸到西南,在塔城建立了“神川都督府”和“铁桥节度”。南诏国亦曾在此设铁桥节度。公元794年,在唐朝支持下的南诏在此大破吐蕃,断铁桥,将其沉于金沙江中,并把吐蕃辖地内万余户麽些迁往滇中。我到铁桥遗址处考察时正是深秋,墨绿色的金沙江水平静地流着,发出那种只有大江才会有的沉静但蕴藏着无穷力量的水涛声。两岸的悬崖峭岩中,是那一千多年前用来紧锢铁索之处。常听人说,当江水至清时,尚可看见沉没江底的巨大铁索。可现在要想在金沙江上盼到清澈见底的江水已非易事,那沉睡江中千年的铁索,带着千年前的历史风烟,已永远埋葬在大江深处。      满目苍凉的东巴之乡   在纳西人的眼中,劫后余生的塔城是个神秘的地方,它不仅以出美女而著名,民间有“美女之星落在塔城”之说,而且以东巴教的发达和纳藏文化的交汇而著称,历史上出过不少名震四乡的东巴大师,像近代著名的大东巴东五、和文玉、和绍文等,都是远近有名的大东巴,远近村寨登门拜师的东巴极多,鲁甸乡的大东巴和世俊等都出自东五门下。因此,塔城素有“东巴之乡”的声誉。   当时没有直达塔城的公共汽车,我们从丽江城坐公共汽车到巨甸乡,又在那里搭了一辆破旧的敞蓬货车,沿着金沙江边的乡村公路一路风尘地颠簸到乡政府所在地,稍事喘息,向乡里的干部简单了解了本乡的情况,便走十多公里山路去高寒山区伯堆村。   随蜿蜒向上的山路爬坡,穿过属于堆满和陇巴行政村的一些村子,沿途在吃午饭的小学与当地教师聊天了解情况,又与路上走着的村人聊天了解情况。沿途还路过一座当地人崇拜的神山。约三个多小时后,我们便来到了巴甸村,巴甸村坐落在群山间一大片稍为平坦的狭长地带中,海拔2600米。这个村又分成5个自然村,当时共有165户,857人。它所属的整个依陇行政村是“特困村”。   据向当地老人了解得知,巴甸村的大多数村民属于四个纳西古氏族“束、尤、梅、禾”中的束氏族,部分村民属于尤氏族。   这个当年闻名遐迩的“东巴之乡”仍然保留着纳西族的很多传统的古风古俗,还可以看到不少在丽江平坝地区已几近绝迹的以木板瓦盖顶的木楞房、“母房”等居住方式,以家居火塘为中心的种种神灵信仰、方位座位次序、禁忌习俗还比较完整地保存着,在婚丧习俗中也还保留着浓郁的古风, 如以“迎接生命神”为中心的婚礼,人死后分别进行“示路”仪式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