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总结1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虚词总结1PPT

黎艳平 文言虚词总结 2008-11 乃 一、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译为“就”。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 君乃亡赵走燕。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2)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译为“却”“竟然”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3)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译为“才” 兵乃出 臣乃敢上璧 度我置军中,公乃入 二、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三、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译为“是”“就是”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焉 一、兼词。“于之”“于此”。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非曰能之,愿学焉。 三、语气助词。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二、代词。 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 四、疑问代词。 且焉置土石? “因”意义和用法总结 (一)动词 依靠,凭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顺着。 因势利导。 沿袭。因遗策。 (二)副词。于是。相如因持璧却立 (三)介词。介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因河为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接着。加之以饥馑,因之 以师旅。 (一)语气助词“乎”用法总结 1、有疑而问,表疑问语气。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2、用于反问句,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否定。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不亦说乎?                       3、用于测度问,同“其”、“无乃”、“得无”相呼应,且语气比较委婉。   日食饮得无衰乎?/无乃后乎? 4、用于表示感叹  已矣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嗟乎!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三)用作词尾 …的样子、 …地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则”用法总结 (一)作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表示假设、条件关系。用在前分句,相当于“假使”“如果”;用在后分句,相当于“那么”“就”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表示并列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连用,意思相对,结构向似,表示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不是两词间)。可译为“就”或不译。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4、表示转折关系。用在后分句,译为“可是”“却”;后分句,译为“虽然”“倒是”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二)用作副词,判断句中,可译为“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死则徙尔。 此则寡人之罪也。 “也”用法总结 “也”字基本用法有两种:一种用在句末表示确定语气;一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舒缓语气。 (一)用在句末,表确定语气。 1、判断句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2、用于祈使句、感叹句的句末。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3、疑问句句末,加强疑问语气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二)句中,表停顿、舒缓并兼有提示下文的作用。 师道之不传也久也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者”用法总结 一、特殊的指示代词 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词组后,组成“者字结构”,表示…的, …的人, …的事物, …的情况。 愚者笑之,智者哀焉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用在数词后,表示几种人、几件事、几样东西。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二、语气助词 1、判断句中,表停顿 。亚父者,范增也。 2、表假设语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加强疑问语气。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4、放在“今、昔”等时间词后,表停顿。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以”作连词用法总结 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 ,而且 ,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