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参考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虚词·参考PPT

1)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2)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3)子墨子解带为城 4)项燕为楚将 5)窃为大王不取也 6)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7)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8)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 9)为将者在外而不受君命 10)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11)为君翻作《琵琶行》 练 习 成为(动) 做(动) 作为(动) 是(动) 认为(动) 被(介) 语气 治理(动) 担任(动) 为了(介) 替(介) 一、语气助词 1、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或反问语气,译为“了”“啊”“呢”或不译。 于是余有叹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3、用在形容词的词尾,相当于“然”,可译为“……的样子”“……地”。 焉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代词。 1.相当于“之”。? ①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 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五人墓碑记》) 2.用在动词前,表询问或反问,可译做“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 ②割鸡焉用牛刀            (《论语》)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三 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 (《论语》)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 (《劝学》) 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 (在这件事情上)者也。 (《五人墓碑记》)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4)且焉置土石? 5)则牛羊何择焉? 6)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7)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1)则将焉用彼相与 练习 怎么 它 于之 在哪里 呢 的样子 语助 “焉”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草木无知,叩焉何益?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且焉置土石?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C昔者我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空空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答案】C(A前者表示指示,相当于“之”,后者为句末语气词;B前者为疑问代词,译为“怎么”“哪里”,后者为词尾,译为“的样子”;C兼词,相当于“于此”; D前者为语气助词,后者为形容词副词词尾,译为“的样子”) 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 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