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一三章 足少阳经络与腧穴课件
十一三章 足少阳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足少阳经络 一、足少阳经脉 (一)经脉循行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 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出页,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灵枢·经脉》 词 解 头角――当额结节处。 下加颊车――指经脉向下经过颊车部位。 气街――气冲穴部,在腹股沟动脉旁。 毛际――指耻骨阴毛部。 髀厌――髀枢。指股骨大转子部,环跳穴 在其旁。 季胁――指第11、12肋部。 髀阳――大腿外侧。 外辅骨――指腓骨。 绝骨――腓骨下端凹陷处。 大指歧骨――指第1、2跖骨(足大趾、次 趾本节后骨缝)。 三毛――指大趾爪甲后方有汗毛处。 语 释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瞳子髎),上行到额角,下耳后,沿颈旁,行手少阳三焦经之前,至肩上退后,交出手少阳三焦经之后,向下进入缺盆。 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达目外眦后方。??? 外眦部支脉:从目外眦处分出,下走大迎,会合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下行经颊车,于颈部向下会合前脉于缺盆,然后向下进入胸中,通过横膈,络于肝,属于胆,沿着胁肋内,出于少腹两侧腹股沟动脉部,绕阴部毛际,横行进入髋关节部。 缺盆部直行脉:从缺盆下行腋下,沿胸侧,经过季胁,下行会合前脉于髋关节部,再向下沿着大腿外侧,出膝外侧,下行经腓骨前面,直下到达腓骨下段,下出外踝前面,沿足背部,进入第4趾外侧端(足窍阴)。??? 足背部支脉:从足背分出,沿第1、第2跖骨之间,出于大趾端,穿过趾甲,回过来到趾甲后的毫毛部(大敦),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二)经脉病候 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 是足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灵枢·经脉》 词 解 膏泽:既脂滑润泽之意。阳厥:此指足少阳 经气阻逆为病。 主骨所生病:少阳行头身指侧,多骨节,故 主骨所生病。 马刀、侠瘿:此指瘰疬生在颈项或腋下部位。 颈前为“瘿”,“马刀”可生于腋下,而 “侠瘿”应在颈侧。 面微有尘:形容面色灰暗,似蒙有尘土状。 语 释 本经异常就表现为下列病症:嘴里发苦,好叹气,胸胁痛不能转侧,甚至面孔像蒙着微薄的灰尘,身体没有脂润光泽,小腿外侧热,还可发为足少阳部的气血逆阻,如厥冷、麻木、酸痛等症。 二、足少阳络脉 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下络足跗。实则厥;虚则痿躄,坐不能起。取之所别也。 ——《灵枢 经脉》 词 解 痿痹:下肢软弱无力,跛行或仆倒。 语 释 足少阳络脉,名光明,在距离外踝上五寸处分出,走向足厥阴肝经,向下联络足背。实证,见足部厥冷;虚证,见下肢柔软无力、陂行或仆倒,不能起立。可取足少阳络穴治疗。 三、足少阳经别 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以上挟咽,出颐颌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外眦也。 ——《灵枢·经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