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7 普通螺栓连接的工作性能和计算3.7.3 普通螺栓受剪力和拉力的联合作用 图3.67所示连接,螺栓群承受剪力V和偏心拉力N (即轴心拉力N和弯矩M =N ? e)的联合作用。 承受剪力和拉力联合作用的普通螺栓应考虑两种可能的破坏形式:一是螺杆受剪兼拉破坏;二是孔壁承压破坏。 3.7 普通螺栓连接的工作性能和计算(90-106:2hrs)3.7.3 普通螺栓受剪力和拉力的联合作用 对试验结果回归得出其强度条件为(相关曲线) ≤1 (3.50b) 式中 —— 一个螺栓承受的剪力设计值。 一般假定剪力V由每个螺栓平均承担, 即=V / n。n为螺栓个数。由偏心拉力引 起的螺栓最大拉力Nt仍按上述方法计算; 、 —— 一个螺栓的抗剪和抗拉 承载力设计值。 同时要求孔壁承压满足要求,其计算式为 : (3.51) 式中 —— 一个螺栓孔壁承压承载力设计值。 3.8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工作性能和计算3.8.1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工作性能3.8.1.1 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 影响高强螺栓承载离的因素:螺栓的预拉力P(即板件间的法向压紧力)、摩擦面间的抗滑移系数和钢材种类等(前已述及,高强度螺栓连接按其受力特征分为摩擦型连接和承压型连接两种类型。摩擦型连接是依靠被连接件之间的摩擦阻力传递内力,并以荷载设计值引起的剪力不超过摩擦阻力这一条件作为设计准则。) 3.8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工作性能和计算3.8.1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工作性能3.8.1.1 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 (1)预拉力的控制方法 高强度螺栓分为大六角头型[图3.69(a)]和扭剪型[图3.69(b)]两种,虽然这两种高强度螺栓预拉力的具体控制方法各不相同,但对螺栓施加预拉力总的思路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通过拧紧螺帽,使螺接板件间则产生压紧力。 3.8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工作性能和计算3.8.1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工作性能3.8.1.1 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 1)对大六角头螺栓的预拉力控制方法有: ①力矩法 一般采用指针式扭力(测力)扳手或预置式扭力(定力)扳手。目前用得多的是电动扭矩扳手。拧紧力矩可由试验确定,使施工时控制的预拉力为设计预拉力的1.1倍。为了克服板件和垫圈等的变形,基本消除板件之间的间隙,使拧紧力矩系数有较好的线性度,从而提高施工控制预拉力值的准确度,在安装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时,应先按拧紧力矩的50%进行初拧,然后按100%拧紧力矩进行终拧。对于大型节点在初拧之后,还应按初拧力矩进行复拧,然后再行终拧。 3.8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工作性能和计算3.8.1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工作性能3.8.1.1 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 ②转角法 先用普通扳手进行初拧,使被连接板件相互紧密贴合,再以初拧位置为起点,按终拧角度,用长扳手或风动扳手旋转螺母,拧至该角度时,螺栓的拉力即达到施工控制预拉力。 2)对扭剪型高强度螺栓: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与普通 大六角型高强度螺栓不同 如图3.69(b)所示,螺栓头 为盘头,螺纹段端部有一 个承受拧紧反力矩的十二 角体和一个能在规定力矩 下剪断的断颈槽。 3.8.1.1 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 安装过程安装时用特制的电动扳手,有两个套头,一个套在螺母六角体上;另一个套在螺栓的十二角体上。拧紧时,对螺母施加顺时针力矩M1,对螺栓十二角体施加大小相等的逆时针力矩M1′,使螺栓断颈部分承受扭剪,其初拧力矩为拧紧力矩的50%,复拧力矩等于初拧力矩,终拧至断颈剪断为止,安装结束,相应的安装力矩即为拧紧力矩。安装后一般不拆卸。 3.8.1.1 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 1 3.8.1.1 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 ②为了弥补施工时高强度螺栓预拉力的松弛损失,在确定施工控制预拉力时,考虑了为预拉力设计值的1/0.9的超张拉,故式(3.52)右端分子应考虑超张拉系数0.9。 ③考虑螺栓材质的不定性系数0.9;再考虑用 fu而不是用fy作为标准增加的系数0.9。 各种规格高强度螺栓预拉力的取值见表3.8。 3.8.1.2 高强度螺栓摩擦面抗滑移系数 高强度螺栓摩擦面抗滑移系数的大小与连接处构件接触面的处理方法和构件的钢号有关。试验表明,此系数值有随被连接构件接触面间的压紧力减小而降低的现象,故与物理学中的摩擦系数有区别。 我国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推荐采用的接触面处理方法有:喷砂、喷砂后涂无机富锌漆、喷砂后生赤锈和钢丝刷消除浮锈或对干净轧制表面不作处理等,各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牦牛肉食用方法.pdf VIP
- 2025年危化品停车场安全预评价报告样本 .pdf VIP
- 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024)青岛版(六三制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四年级英语单词大比拼训练.doc VIP
- 石油公司业务系统集成项目用户需求说明书V.doc VIP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方评价表.docx VIP
- 专题16 阅读理解之主旨大意题(题型与策略)(解析版)-2025年暑假新七年级英语衔接学习与能力提升专练(通用版).docx
- 财务三大报表(带公式).xls VIP
- 山西省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含答案(9科试卷).pdf
- 儿童贫血相关疾病诊治进展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