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与处置教学教材.pptVIP

典型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与处置教学教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 硫化氢 4.重度中毒。 接触浓度常大于700 mg/m3,发病急,进展快,突出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昏迷、肺泡性肺水肿、心肌炎、呼吸循环衰竭或猝死。严重中毒脱险后.可残留后遗症,包括神经衰弱症、前庭功能障碍、椎体外系统损害、中毒性肾损害、精神障碍、瘫痪及心血管病变等,甚至有个别引起心肌梗死的报道。? 第一节 硫化氢 四、急救 1、急救人员必须穿全封闭式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危险区,沿逆风方向将中毒者迅速移至通风处,解开衣扣,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呼吸新鲜空气。有条件的给予吸氧治疗,并注意保暖。 2、对昏迷不醒者,应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立即转送有高压舱或光子、量子治疗的医院,以加速昏迷的复苏和防治脑水肿。 第一节 硫化氢 四、急救 3、眼部有刺激症状者,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皮肤接触时,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4、对心跳、呼吸微弱或已停止者,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同时迅速送医院治疗。在施行人工呼吸时施行者应防止吸入患者的呼出气或衣服内逸出的硫化氢,以免发生二次中毒。 第一节 硫化氢 五、中毒预防 1.进入可疑作业场所前,应用硫化氢检测仪监测硫化氢浓度,或用浸有2%醋酸铅的湿试纸暴露于作业场所30秒钟,如试纸变为棕色至黑色,则严禁入场作业。 2.进入高浓度硫化氢场所,应有人在危险区外监护,作业工人应佩戴隔绝式防护面具。 第一节 硫化氢 五、中毒预防 3.发现有人晕倒在现场,切忌无防护入场救护,应佩戴防毒面具。 4.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生产场所,安装自动报警仪。 5.接触硫化氢工人应加强中毒预防及急救培训。 6.生产过程密闭化,加强通风排毒。 第一节 硫化氢 六、案例分析 1、2003年4月7日下午,乌鲁木齐市排水管理处的4名工人,在没有戴防毒面具的情况下进行窨井井下疏通作业,导致硫化氢中毒,造成三人死亡。 第一节 硫化氢 六、案例分析 2、2004年6月,盘锦因私倒废料,造成硫化氢泄漏,中毒人数达120人。 第一节 硫化氢 六、案例分析 3、2008年1月10日,重庆特斯拉化学原料有限公司租用的攀渝集团钛业股份公司八号仓库发生混合性气体中毒事故,事故原因为高浓度二氧化碳伴有少量一氧化碳和硫化氢所致,造成5人死亡,13人受伤。 第一节 硫化氢 六、案例分析 4、2008年6月12日傍晚7时40分,云南安宁市齐天化肥厂内发生硫化氢气体中毒伤亡事故,导致6人死亡、28人不同程度受伤。 第一节 硫化氢 六、案例分析 5、中石油川东北气矿“12.23”井喷事故 2003年12月23日,位于重庆市开县境内的罗家16H天然气井在起钻过程中发生井喷失控,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喷出并扩散,造成243人死亡,2142人中毒住院治疗,65000名当地居民被紧急疏散,直接经济损失达9200万元。 第一节 硫化氢 罗家16H天然气井于2003年5月23日开始钻探,天然气各组分为:甲烷占82.14%,硫化氢占9.02%,二氧化碳占6.7%,属高含硫化氢气井。 整个抢险救援过程历时84小时57分钟。 第一节 硫化氢 伤亡惨重的原因分析: 1、点火延迟; 2、疏散缓慢: 1)应急能力不足; 2)宣传教育不足; 3、装备缺乏; 第二节 氯气 一、概述 氯气(CL2)在室温下为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加压液化或冷冻液化后,为黄绿色油状液体。其本身不燃,但能助燃。气态比空气重约2.5倍,在空气中不易扩散。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由液相变为气相体积扩大约400倍。 第二节 氯气 氯气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溶于水和易溶于碱液,溶于水后生成次氯酸(HCIO)和盐酸,氯气能和碱液(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和次氯酸盐。氯气在高温下与一氧化碳作用,生成毒性更大的光气。氯与绝大多数有机物均能发生激烈反应,与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液氯与许多有机物如烃、醇、醚、氢气等发生爆炸性反应。如果在钢瓶等装氯容器中混入有机化合物,一定条件下,引起激烈反应而导致爆炸。 第二节 氯气 氯气主要分布在以下部位: 氯碱厂电化车间、烧碱装置、氯乙烯装置; 供排水厂供一车间、水质净化车间污水处理装置; 各厂的循环水装置等。 物化参数 数值 分子量 70.91 熔点(℃) -100.98 沸点(℃) -34.6 密度(空气=1) 2.485 氯的物化性质 疏散距离: 少量泄漏:紧急隔离30米,下风向疏散距离白天0.3公里,夜间1.1公里 大量泄漏:紧急隔离275米,白天2.7公里,夜间6.8公里 第二节 氯气 二、毒理学 氯气吸入后,主要作用于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导致相应的病变,部分氯气又可由呼吸道呼出。 第二节 氯气 中毒机理: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