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某高速公路隧道塌方处理方案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某高速公路隧道塌方处理方案探讨

某高速公路隧道塌方处理方案探讨 【摘? 要】本文介绍了某高速公路隧道塌方处治过程,从现场揭露的地质情况结合超前地质预报分析了塌方的产生原因,从而提出处理加固掘进方案,并通过监控量测数据对处治和后期掘进效果进行了分析,证明处治及后期掘进方案合理,效果较好,确保了隧道施工安全。 【关键词】隧道;塌方;处治;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中管棚; 某高速公路为分离式二车道双洞隧道,隧道结构设计案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以锚杆、湿喷混凝土(钢筋挂网)、钢拱架为初期支护,大管棚、超前注浆小导管、超前锚杆等为辅助施工措施,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其中Ⅴ级围岩复合式衬砌参数如下表一。 衬砌型式 初期支护参数 二次衬砌 C30砼(cm) 辅助施工措施 湿喷砼 锚杆 钢架支撑 标号 厚度cm 位置 类型 位置 长度 m 间距 m 规格 间距 m 拱墙 仰拱 Z5 C25 24 拱墙仰拱 中空注浆锚杆 拱墙 3.5 1.0×1.0 工18 0.7 45 45 超前小导管 一、塌方情况 某高速公路隧道出口右洞YK2+247—172段原设计为V级围岩,支护参数为Z5型支护,2015年1月3日开挖至YK2+1里程桩号时,于当日凌晨5:20发生局部塌方,塌方纵深约11m,塌腔高度约6.5m左右,塌方桩号为YK2+185—196,据掌子面观察,塌方从左侧拱腰至右侧拱脚大面积坍塌,左侧壁相对稳定,拱顶偏左有明显滑层,塌方体极其松散—196段设计为F2超前支护、Z5复合型支护,现场按留核心土三台阶法施工,钢支撑每循环进尺一榀,对设计环状超前小导管每50cm/根改按30cm/根进行了加密布设,小导管注浆施工未到位,由于淤泥夹层比例较大,小导管注浆形成预期固结效果较差。 塌方左侧地质为强风化块状石英云母片岩、变粒岩,拱腰至右侧拱脚围岩为砂土状-碎块状强风化变粒岩为主,含大量黄褐色淤泥夹层,呈松散状;围岩层理、节理裂隙发育,岩体极破碎,整体性差,岩体呈松散结构,岩块潮湿,处于吸水饱和状态,大部分手捏可碎,少量轻击易碎,易坍塌。从现场塌方体来看,破碎岩中含大量黄褐色淤泥夹层与大块孤石,碎块状围岩与大块岩石无有效粘结力,围岩无自稳能力,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受力层,岩性较V级围岩为差。设计图纸中的F1-1A构造破碎带成65°夹角穿过此段,据YK2+205处钻孔CS4揭示,破碎带呈褐黄色,岩心极破碎,部分矿物受构造带影响蚀变成土状,强度低,互击易碎,部分手可折断,现场地质状况与设计钻孔揭示的构造破碎带基本相符,现场左右洞揭露的构造带走向与该段路线走向基本一致(东南—西北),倾角约65°(左洞约110°),本次塌方主要为遇不利地质构造带原因造成。 三、处理方案 1、塌方段落桩号为YK2+185--YK2+196,扩大塌方影响区临时加固范围,对YK2+220-196段每榀钢支撑用1根工25b型钢作为临时竖撑,并加强纵横向竖撑之间的连结,保证临时竖撑的整体受力,临时竖撑应做好基础和原钢支撑的连接(周边焊接焊缝厚度不小于8毫米)。同时,对YK2+196—YK2+220范围的初期支护补打环向径向小导管进行注浆补强(导管长为6m,间距为100x100cm,注浆压力为0.7~1.5Mpa,浆液为水灰比0.5:1.0),以确保塌方处理人员的施工安全。 2、在塌方体表面喷一层cm厚的混凝土将塌方体封闭,在塌方体表面打入Φ50m小导管,梅花形布设,间距为m,导管长为,注以固结塌方体保塌方体稳定Φ108mm钢管,管口伸至塌腔顶,方便后期泵送砼回填。采用C20泵送砼对空腔内部进行回填,塌腔回填厚度大于洞身开挖线以外6米。 4、超前支护:从塌腔边缘后退4m,以环向间距为40cm、外插角≤10°、长度为20m 的Φ89mm中管棚(中管棚应伸入正常围岩段落至少5m),并在每两根中管棚中间打入外插角为45°、长为6m的Φ50mm的小导管,小导管纵向间距为1m,并压浆固结塌方体和周边围岩,注浆压力为0.7~pa,浆液为0.5:1.0(水灰比)的水泥浆(见下图)。 5、洞身开挖:严格采用CD法开挖,初期支护随挖随支护到设计要求,严格控制超前小导管施工质量,在一侧导坑先开挖到超过塌方段落,并经监控两侧结果确定中侧壁稳定后,再开挖另一侧,塌方段落开挖应在塌方区初支背后空腔回填砼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 6、强化塌方段落的支护结构:塌方段落支护采用ZDK-2型复合支护,ZDK-2型支护应伸入正常围岩段5米,(ZDK-2型支护参数:初支厚度为30cm、采用工22b钢支撑、纵向间距为50cm;二衬厚度为55cm、C30模筑防水砼、Φ25mm钢筋、钢筋间距20厘米)。 四、处理过程的控制重点 1、对于塌方段落的开挖掘进,应严格采取短进尺、强支护、早成环进行(每挖一榀钢支撑间距应立即设置一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