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概论11816
(2)“虽九死而尤未悔”的坚韧精神和顽强意志。 人处在社会中,当理想和抱负无法实现,处于逆境中时,如何体现刚健有为的精神。 汉代的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昔西伯拘羑(you有)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所为作也。” 从中可以看出这些有志之士身处逆境时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温顺好礼、临危刚烈”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基本概括。在遭受挫折时,可以“卧薪尝胆”,矢志不渝;在强暴面前英勇不屈,甚至杀身成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都是对这种人格精神的光辉写照。 (3)敢于否定、革固鼎新的改革精神。 《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假如一天自新,就能天天自新,每天都自新。《易传》也肯定“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中国历史被当“积弊日久”时,有识之士总会有或改革、或革命的运动,为清除积弊而改变法规。北宋时的王安石变法、明代张居正改革,明代东林党人澄清吏治、反对阉党的斗争等等,都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二、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一)天人合一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首先必须说明,“天人合一”是中国“合和”观念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具体体现。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天人合一”与征服自然,是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 1、“天人合一”观念的含义 “天人合一”观念有两方面基本含义,“天”与“人”的关系实际上具有双重性质。 2、“天人合一”观念的发展演变 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天人合一”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但作为一个明确的命题,“天人合一”则时由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最先提出来的。 (1)“天人合一”观念产生于先秦。 夏商时期,人们奉行宗教天命观,天是自然和社会的主宰,是具有意志的人格神,天人关系就是神和人的关系。神决定控制着人。 西周末期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天道”产生怀疑,逐渐形成重人道人德的观念,“天(神)”与人产生了通融关系,这是中国早期的天人合一思想。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也。”《孟子·尽心上》 庄子认为,人与天地自然都是由气构成,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天与人是统一的,因此他反对“人为”,主张“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他举例说:“牛马四足,是为天;落(络)马首,穿牛鼻,是为人。故曰:无以人灭天。”人类的制度、规范、礼仪都破坏了人的自然本性,造成了天与人的对立。 先秦时期对天人关系论述最全面的是《易传·文言》,提出了“与天地合德”的思想: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人乎!” 以上这些观点都强调了“人”必须与“天”相认同、一致、和睦、协调。 (2)天人合一思想发展到汉代,演变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从董仲舒到班固《白虎通》都宣扬“天人感应’。 董仲舒援阴阳五行学说入儒,提出“人副天数”之说。 《白虎通》这部东汉王朝的经典则更以神秘主义的形式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魏晋时期“自然”与“名教”之争也涉及到天人关系。 (3)张载在文化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题。 “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正蒙·乾称》)。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无同胞;物,吾与也。” 他认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天人协调。 张载之后,天人合一思想在不同学派的学说中进一步阐发,但是,在天与人之间具有统一性的问题上,却都有着共识。 3、“天人合一”观念的具体体现 体现在四个方面 (1)天地崇拜 天地崇拜、祭祀天地,不仅仅是一种神学观念。 在中国的农业社会中,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密切的,是和谐的。中国古代很早就由祭祀天地的习俗。中国婚礼仪式中“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是夫妻对拜”,表面看是礼仪,其实隐含着中国人的观念。 《周易·序卦》: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2)“天人合一”在生活生产中的体现 播种百谷,一定要与四时之序相协调,砍伐树木、捕捉鱼虾,一定要取之有度,取之有时。《孟子·梁惠王上》第三章: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力隧道电力隧道工程c标段施工方案.doc VIP
- 九年级物理第21章《信息的传递》全章课件.ppt VIP
- Unit 4 Fun with numbers(Get ready)外研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pptx VIP
- (妇产科)子宫内膜癌教学查房.pptx
- 供应商审核报告范文模板.docx VIP
- 机场行测考试题库.pdf VIP
- 2025年《网络设备配置与安全》课程标准.docx VIP
- 成都市盐道街中学高一入学语文分班考试真题含答案.docx VIP
- 成都市盐道街外国语2025高一入学英语分班考试真题含答案.docx VIP
- 成都市盐道街外国语2025高一入学数学分班考试真题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