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洛阳曲剧名称流变
试析洛阳曲剧名称流变
摘要:曲剧作为我国主要剧种之一,在河南有着巨大影响,与当地人民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密不可分,洛阳曲剧和南阳曲剧是其中的两大流派。本文旨在查阅洛阳地方志、历史文献中的相关内容基础之上,对洛阳曲剧发展历史上的主要阶段的基本情况作出简要介绍和报告,进而试图探讨各阶段的定名原因以及与其他资料中的说法进行比较。
关键词:洛阳曲剧;洛阳小调曲;形成发展;名称演变
曲剧,与豫剧、越调共同称为河南三大地方戏,是河南省第二大剧种。“曲剧,即由曲子为本体,逐步发展、变通而形成的一种戏剧,在我国,以曲剧定称的剧种,除河南省以外,还有北京曲剧、云南曲剧、四川曲剧和白族的大本曲剧。”若按照地域将河南曲剧进行划分,“洛阳曲子”主要流行在豫西一带;“南阳曲子”主要流行在豫西南一带,二者通称为“河南曲子”。洛阳曲剧,亦称“洛阳曲子”、“洛阳小调曲”,发源于洛阳与南阳等地,有着浓厚的历史积淀。从中不难看出,南阳大调曲子和洛阳小调曲子二者的命名都是结合了地名与音乐总体特点而来的。
作为土生土长在河洛大地上的剧种,洛阳小调曲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唱腔、音乐曲牌。音乐优美、节奏明快是其主要特色,此外,洛阳小调曲风格活泼而跳跃,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其唱腔细腻、清新、质朴、极富韵味、委婉动听。这些特点使得洛阳小调曲擅长抒发各个场景中复杂的人物情感,充分反映了戏中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形象。“洛阳曲剧,基本以四句一板或上下句的曲牌连缀体,加之板腔体的音乐特性,尤为突出。”同时,洛阳小调曲的唱腔曲牌众多,表现情感各异,有大汉江、小汉江、阳调、剪剪花、银纽丝等等。洛阳小调曲的基本伴奏乐器有曲胡、琵琶、筝、二胡、三弦、笙等。洛阳小调曲始来源于民间生活,扎根于民间艺术,是人们文化生活中重要的精神食粮,剧本内容贴近生活、真实感人,加之近年来的蓬勃发展,已然在我国地方戏曲剧种中占据重要地位。
除了关注洛阳曲剧的唱腔、曲牌、音乐特色等方面外,它发展脉络中的名称演变同样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经过对现有文献的总结与归纳发现,其中基本将洛阳小调曲分为“弹唱曲”、“高跷曲”、“高台曲”、“曲子戏”四个主要阶段,但笔者认为,根据各个时期表演形式、调式唱腔等特点的不同,还可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即下文分别介绍的七个主要阶段,其中历史内容均以李振山撰写的《洛阳曲剧史话》一书为参考。本文试图梳理洛阳曲剧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名称变化,进而尝试发现其名称的来由、演变。
一、受开封俗曲影响
“洛阳曲剧的历史,追根求源可以上溯到明代中叶在开封弹唱的俗曲。它植根于华夏文明发祥地――中原这块文化积淀深厚的沃土,和河南人民的思想息息相通,生活紧密相连。洛阳曲剧是开封俗曲数百年来在河南发展成的重大艺术成果。”元末明初,北曲杂剧渐渐衰落,只有官府豪门有能力蓄养班社,民间几乎没有戏班,统治者也对戏班活动加以严苛限制。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市民均以弹唱俗曲取乐,其中包括里巷歌谣、乡土小曲等。“弘治年间俗曲已唱于开封。”俗曲不断发展丰富,至约明清之间,以开封为中心传向了洛阳、南阳等各地。此时的俗曲又叫“鼓子曲”,正如张长弓先生定义道:“俗曲”而这一阶段的开封俗曲,也就是鼓子曲,其实正是曲剧“弹唱曲”这一阶段的前身,此为笔者归纳的第一阶段。
二、坐堂弹唱
“弹唱曲”经过不断地发展与改良,逐步成为了洛阳曲剧的最初形式。“清代乾隆年间,洛阳城关已有坐堂弹唱曲子。”“清代,洛阳曲子已形成雏形。清道光十八年,洛阳南郊的秀才王凤桐,将南阳曲本、乐器带回洛阳,让洛阳玩友练弹学唱,开始了坐堂弹唱的演出形式。”这里的坐堂弹唱是指,早先的“弹唱曲”既不化妆又无表演,通常为大户人家一种接待玩友的自唱自乐的厅堂曲艺,即“坐堂弹唱”。而乡下一般农户人家资力不济,只得自娱自乐,“冬春闲月凑集在院子里、磨道圈、牛棚里热闹弹唱,农忙时则借休歇间隙在地边、麦场三二人弹唱,或独抱三弦自弹自娱,年节则大摊弹唱。”乡下的音乐活动情况本也应属于坐堂阶段,但笔者在郭秋芳《浅谈河南曲剧的形成、发展和现状》一文中发现,作者在文章中将曲剧的发展分为了四个阶段,分别是:坐班清唱、地摊戏、高跷曲、高台曲。而其他资料中并未专门提及“地摊戏”这一阶段,故笔者推测郭秋芳所描述的“地摊戏”应是指如上文所阐述的“坐堂弹唱”阶段中乡村农民的音乐生活,而“坐班清唱”所指即“坐堂弹唱”。此外,在《伊川县志》中记载:“清乾隆年间,伊川不少村镇所哄的海神戏,多哼大调曲子。清末民初,白沙街东西头各有一摊海神戏都哼大调曲子,后来人们把哼曲子和高跷结合演叫高跷曲。”这里的“地摊”一词与郭秋芳文中的“地摊戏”阶段的时间吻合,也在后一阶段“高跷曲”形成之前,故笔者猜测是否也可将这一阶段理解为对“坐堂弹唱”与“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中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论文.docx
- 立柱桩施工方案.docx VIP
- 碧桂园北湖项目营销策略提报 -房地产-2024-.pptx VIP
- [云南]2024年国家税务总局云南省税务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30人 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答案详解.doc
- 09J940 皮带运输机通廊建筑构造.pdf VIP
- BSI MDR Requirement 欧盟MDR要求培训课件.pdf VIP
- 13《精卫填海》课件(共32张PPT).pptx VIP
-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全文).docx VIP
-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简答题库(含答案).pdf VIP
- YS_T 582-2013电池级碳酸锂.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