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近代文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日本近代文化

论日本近代文化   【摘 要】文章分析了日本近代的文化及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文化   日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在遥远的古代,日本由于比邻中国,其文化和价值观都受到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据史书记载3世纪末,中国儒家典籍《论语》以及《千字文》逐渐传至日本,5世纪,汉字在日本的贵族阶层中得以传播。可以说日本文化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且这个影响涵盖广泛,渊源已久。研究日本文化,一定要先从中国文化入手,理清日本文化的根源。   “徐福东渡”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在中国历史的早期,徐福东渡,给当时各方面条件都非常落后的日本带去了象征文明的火种。从那一刻起中国的文化之火一直燃烧在日本的土地上,经久不息,直到现在。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鼎盛时期,日本开始派遣大量的遣唐使进驻长安,学习中国的政治、经历、文化等领域的先进经验,这标志着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进入了高峰。公元645年,日本发生了“大化改新”,结束了奴隶制度在日本岛内的统治,建立了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的集权主义统治。至此,儒家思想系统且全面地植入了日本文化的血液之中,改变了日本人民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改变对日本后来的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日本近代文化,植根于日本的古代文化,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发生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发展和改变。近代日本主要指19世纪后期至21世纪这段时间,这段时间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经历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战争,期间发生过亡人数达13万人关东大地震、全国性金融危机、广岛市和长崎市被投下两枚原子弹,可以说这个时期的日本经历了内忧外患,经济崩溃,失业攀升,国债与赤字庞大,加上奥姆真理教发动的一系列恐怖攻击与阪神大地震使得日本整个社会陷入不安。   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日本近代文化领域所呈现的,都是灰暗、绝望、无助的意味。包括道德观念、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各个领域,同充斥着腐朽的,极端的,令人不能喘息的压抑的气息。武士道精神是日本是日本道德观念中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国的观众经常会在抗战题材的电视剧、电影中看到日本军人穷途末路是用刀剖腹自杀的镜头。这种武士制度在日本有着很长的历史,武士以上阵杀敌、忠于上级为荣,要无条件地服从上级指令、在失败时剖腹自杀谢罪历来是日本武士的传统。当然作为中国人,我们知道这一思想的根源来自我国儒家思想中的“忠君爱国”。但日本人应为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加之二战期间军国主义的大肆蔓延,将这一思想发展的过于极端,过于偏激,过于彻底。日本人,特别是日本男孩,自小就接受“忠诚”、“仁义”、“孝顺”等方面的教育。对于天皇,他们保持绝对的崇拜和忠诚,对于自身的任务,他们坚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不能完成天皇使命的时候,他们认为是巨大的耻辱,只能选择以死谢罪。这种残酷的武士道文化,让在近代日本文化中发展到高峰。不仅仅在战争过程中屡见不鲜,在日本大众的生活中也处处都能体现,甚至已经融入到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中,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人极度好战、极度严谨、极度程式化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根源。   近代日本的文化艺术方面也呈现出决绝、黑暗的一面。日本近代文学家二叶亭四迷在坪内文学理论的影响之下,写出了文学理论著作《小说总论》并通过他的长篇小说《浮云》喊出了近代小说的第一声。这部小说中不仅以写实主义手段表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的矛盾、内心的苦痛,而且对于腐败的官场、压抑人的现实、丑恶的人性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批判和暴露,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日本式的”多余的人”的形象。该小说有很强的时代性,但同时又具有着发放的眼光,小说对于人性的刻画入木三分,让人忍俊不禁。   日本近代著名的小说家夏目漱石的作品就明显的带有这一时代的特质。他的成名作《心》就是通过描写一名“先生”的孤独无助、内心挣扎以及最后的自决,来表现那个时代人们内心的空虚及揭示人心的叵测与善变。整篇小说的基调非常阴郁,带着让人挥之不去的惨淡和无奈。最后“先生”以自杀来结束所有的罪孽和自己内心的折磨。这非常符合近代日本的思想情结。如果你经常阅读日本的文艺作品你就会发现,自杀在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出现率特别高,相爱的极致是双双殉情,作恶的结局是负罪自杀,梦想破灭的对策也是自杀明志等等,这就是日本文学的独特之处。甚至有人总结到日本小说里如果没有了自杀的情节就不属于日本文学了。可以说日本是一个有着自杀情结的民族。这个情结根源于根深蒂固的武士道精神。自杀是谢罪的最好方法,自杀是无上光荣的。这种思想文化在文学作品中反映的淋漓尽致。   说到自杀,我有想到了日本的另一位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这次的自杀不仅发生在文学作品中,更是蔓延到了作家本人身上。作家芥川龙之介在盛年服用安眠药自杀。芥川的创作突出了人在正义感和利己主义之间摇摆的心理。他用虚无的目光,凝视无可救药的人性恶的一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