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杂棉30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鄂杂棉30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鄂杂棉30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摘要: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试验设计,通过试验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种植密度、氮肥、钾肥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鄂杂棉30产量的影响,得出3个栽培因素对鄂杂棉30子棉产量的作用大小为:密度>氮肥>钾肥,并优选出鄂杂棉30子棉产量达4 500.00 kg/hm2的综合农艺措施:种植密度为34 748~37 530株/hm2,纯氮用量为264.15~319.95 kg/hm2,氧化钾用量为147.42~212.58 kg/hm2。   关键词:鄂杂棉30;栽培技术;密度;氮肥;钾肥   中图分类号:S562;S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3-4794-03      Study on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Hybrid Cotton E-za-mian No. 30      FU Yong-hong,RONG Yi-hua,LIANG Qing-zhi,YAN Xian-hui,HUANG Mei-fang,ZHANG Qing-wei         Abstract: Corresponding mathematic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by applying three factors & five levels general quadratic rotation experimental design.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nitrogen and potassium application on insect-resistant hybrid cotton E-za-mian No.30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ree factors on seed cotton yield of E-za-mian No.30 ranks as follows, density> N> K. The optimal cultivation measures for high yield of E-za-mian No.30 were 34 748~37 530 plants/hm2, pure N 264.15~319.95 kg/hm2, potassium 147.42~212.58 kg/hm2.   Key words: Hybrid cotton E-za-mian No.30; cultivation techniques;planting density;nitrogen; potassium   鄂杂棉30是襄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该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好、品质较优、耐枯萎病和黄萎病[1],2011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了良种良法配套,特进行鄂杂棉30三因素五水平栽培试验研究。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2,3]建立该品种栽培因素数学模型,分析栽培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探讨最佳配套栽培技术,旨在为鄂杂棉30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设计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密度、氮肥、钾肥三因素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各因子设置5个水平,试验因子编码见表1。试验共20个处理,每个处理小区面积为30 m2,小区设计为4行区,行距1 m,走道宽80 cm。   1.2 供试材料与施肥方法   供试品种为鄂杂棉30;供试肥料为:尿素,氯化钾。氮肥分4期作追肥施用,分配比例为苗肥25%、蕾肥15%、花铃肥50%、补桃肥10%。钾肥分基肥和蕾肥两期施用,分配比例为基肥40%,蕾肥60%。   1.3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0年在襄阳市原种繁殖场进行,土质属岗地黄棕壤,土壤有机质含量1.7%,速效氮93.3 mg/kg,速效磷13.0 mg/kg,速效钾259.0 mg/kg,属中等肥力、高钾土壤类型。前作油菜收获后移栽棉花;试验采用营养钵育苗方式,4月17日播种,5月9日搬钵蹲苗;前茬油菜于5月24日收获,5月25日整地、施基肥,5月26日移栽,6月30日条施蕾肥,7月27日条施花铃肥,8月10日打顶,8月19日条施补桃肥。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相同。   1.4 计产方式与数据分析   每个处理取中间两行分次收花计产,用Excel及DPS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子棉产量的数学模型建立与检验   试验结果见表2。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结构矩阵,以x1、x2、x3为变量,子棉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子棉产量回归方程: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